海岛炽热的阳光和咸腥的海风仿佛还在皮肤上残留着余温,林小满已经一脚踏回了现实——江南冬日特有的、带着湿冷穿透力的寒意,以及她那位于老校区、墙皮斑驳的大学宿舍楼。
推开602室沉重的、漆色剥落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泡面、未及时倾倒的垃圾、廉价香水以及常年不通风的浑浊气味扑面而来,瞬间将林小满从度假天堂拉回人间。宿舍是标准的六人间,狭窄逼仄。三张上下铺的铁架子床靠墙摆放,中间仅容两人侧身通过的空间堆满了脸盆、热水壶、行李箱和塞得鼓鼓囊囊的帆布袋。天花板上悬着一根光秃秃的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电流声,光线惨白。靠窗的下铺是她的位置,床沿的栏杆上搭着一条半湿的毛巾,窗玻璃上凝结着水汽,模糊了外面同样灰蒙蒙的、光秃秃的梧桐树影。
“小满回来啦!”对面上铺的室友李娟探出头,嘴里还叼着半根油条,“海岛好玩不?晒成黑炭没?”
“还行还行…”林小满含糊地应着,把沉重的行李箱拖进来,立刻感觉空间更拥挤了。她迅速整理带来的热带水果和一小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亚历山大硬塞的),分给室友们,引来一阵小小的欢呼和七嘴八舌的追问。她只简单说了说阳光沙滩,对那个私人岛屿和奢华别墅绝口不提,只说“住的还行”。
短暂的喧嚣过后,宿舍恢复了日常的嘈杂:隔壁床的键盘敲击声、另一个室友追剧的平板外放、走廊里永远有人扯着嗓子喊“谁去食堂带饭”。林小满刚把行李箱塞到床底,手机就震了。屏幕亮起,是亚历山大的消息,只有一张图片:纽约公寓巨大的落地窗外,华灯初上的曼哈顿夜景,璀璨如星河坠落。下面跟着一句翻译器转换的中文:
**[AlexanderKing:到家。想你。窗外的光,不如你眼睛亮。]**
一股隐秘的甜意涌上心头,但随即被巨大的现实落差感冲淡。她看着自己这方拥挤、杂乱、甚至有点破旧的小天地,再看看屏幕上那俯瞰众生的繁华夜景,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她深吸一口气,把手机塞进口袋,开始整理书桌——副班长的职责像无形的枷锁,立刻套了上来。
接下来的日子,林小满像被卷入了高速旋转的陀螺。大四的课程压力陡增,论文开题迫在眉睫。作为副班长,她的琐事更是堆积如山:催收各种莫名其妙的表格、统计选修课名单、协调教室借用冲突、组织毫无营养但不得不搞的团日活动、甚至还要调解两个室友因为晒衣服滴水引发的冷战…她的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宿舍、教室、辅导员办公室、打印店,四点一线,步履匆匆。
只有在熄灯后,宿舍渐渐安静下来,或者偶尔没课的下午,其他室友外出时,林小满才能抓住片刻的喘息。她会立刻爬上自己的上铺,放下那顶从大二就挂着的、印着小碎花的厚实床帘。哗啦一声,布料摩擦滑轨的声音响起,一方小小的、仅容她蜷坐的私密空间就被隔绝出来。床帘隔绝了大部分光线和宿舍的杂音,也隔绝了那些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
她拿出手机,点开那个熟悉的头像,发起视频通话请求。等待接通的几秒钟里,她的心跳总是会微微加速。
屏幕亮起,画面稳定下来。亚历山大似乎刚结束工作,有时是在他那间宽敞明亮、摆满书籍和艺术品、能看到中央公园一角的书房里,穿着舒适的羊绒衫,背景是暖黄的落地灯和深色的实木书架;有时是在健身房,汗湿的银灰色头发贴在额角,背景是昂贵的器械和巨大的落地窗外的城市灯火。无论何时何地,他那双灰蓝色的眼睛在屏幕那端亮起时,总能瞬间穿透空间的距离,带着沉静的暖意落在林小满脸庞上。
“Hi,Xiaoman.”他低沉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带着电流的微磁。
“Hi…Alex…”林小满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放轻,像怕惊扰了床帘外的人。她调整了一下姿势,把下巴搁在膝盖上。
沟通依旧是磕磕绊绊的主旋律。
“Today…I…class…long…tired.”林小满努力组织着单词,比划着,脸上带着明显的疲惫。
亚历山大立刻蹙眉,关切地问:“Class…difficu?Teacher…strict?”他试图理解。
林小满摇头,又点头,想起副班长的破事,一股脑用中文抱怨:“不是课难!是那些破事!今天收班会费,张三说没零钱,李四说微信转给我,王五干脆人找不到!下午还要去跟后勤处扯皮,说我们班活动借的教室投影仪坏了,非说是我们弄的!烦死了!”
她语速又快又急,带着浓浓的怨气。亚历山大专注地看着屏幕里她生动的、带着点烦躁的小脸,努力捕捉着她话语里的情绪和零星的关键词(“费”、“微信”、“教室”、“坏”),眉头紧锁,手指飞快地在旁边另一个平板的翻译软件上输入听到的音节。翻译器断断续续地吐出零碎甚至荒谬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