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其他类型>布衣锦绣> 第五十八章 桂香引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八章 桂香引踪(1 / 2)

元启十四年八月初一,苏州染坊的桂花落得更紧了,青石板路上积了薄薄一层,踩上去软得像团棉。阿竹背着个布包站在门阶上,里面是沈砚给他备的“烟霞色”染样和那枚银锁,少年的指尖在包角打了个死结,像怕什么东西跑出来。

“到了南京,先去找明儿哥,别自己瞎闯。”苏微替他理了理衣襟,鬓边的白玉簪沾了点桂花的黄,是方才扫花时蹭上的。她总觉得这趟南京之行悬得慌,昨夜梦见阿竹站在玄武湖边,湖水漫过他的脚踝,银锁在水里泛着冷光。

沈砚靠在门框上,右肩的旧伤被清晨的露气浸得发僵,却仍笑着拍了拍阿竹的背:“记住,见了接头的人,先看他会不会调‘桂香烟霞’——加了陈年桂花末,再用玄武湖的水定色,这方子只有咱们染坊的人知道。”

阿竹点头,布包在肩头晃了晃,里面的染样硌着肋骨,像块发烫的烙铁。他想起三爷爷昨夜在灯下写的字条,塞在他贴身的荷包里:“若遇靖安,莫提银锁背面的‘令’字,他若问起沈墨,只说‘爹教我染布要守心’。”

“三爷爷,苏姐姐,我走了。”少年转身时,银锁从领口滑出来,在晨光里闪了闪,像颗悬着的心。

沈砚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脸上的笑慢慢淡了。他转身对苏微道:“备船,我们也去南京。”右肩的伤在决心下定的瞬间,疼得他倒抽口冷气,“阿竹这孩子太实诚,怕是斗不过靖安那只狐狸。”

苏微早已将《砚微染谱》和沈墨的账册塞进箱底,闻言只是点头:“我就知道你放心不下。”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妆匣里取出支金步摇,簪头雕着极小的桂花,“这是当年沈墨送我的,说‘危难时可凭此寻旧部’,或许能派上用场。”

南京·玄武湖畔

靖安坐在画舫里,看着湖面的荷叶被秋风吹得翻卷,像一张张揉皱的绿纸。他手里捏着那块“烟霞色”碎布,布角的兰草纹被指尖捻得发毛——昨夜父亲从地牢传来消息,说“兵部的人已在湖畔设了暗哨,让他借阿竹的手除掉领头的”。

舱外传来脚步声,是他的心腹小李子:“世子,沈砚的船进了秦淮河,看样子是奔染坊去的。”

靖安的眉峰动了动。沈砚果然来了,这倒省了他不少事。他从袖中取出那枚刻着“安”字的玉佩,对着光看上面的纹路,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沈家欠咱们的,你要讨回来,却不能用脏了自己的手”,心口像被染缸里的苏木水浸过,又涩又沉。

“让暗线去染坊递个信,说‘故人之子在玄武湖等阿竹’。”靖安将玉佩塞进怀里,“记住,要做得像兵部的人。”

小李子刚要走,又被他叫住:“告诉阿竹,接头的暗号是‘桂香满船’。”

南京·砚微染坊分号

阿竹冲进账房时,沈明正和陈小姐核对中秋的订单,案上堆着刚染好的“桂黄”绸缎,像铺了层阳光。少年将苏州的信递过去,声音还带着跑后的喘:“明儿哥,三爷爷说让你陪我去玄武湖。”

沈明接过信,陈小姐凑过来看,两人的目光同时落在“靖安或已现身”那行字上,脸色都沉了沉。陈小姐忽然想起父亲的旧账里写着“靖王世子善伪装,曾扮作染匠混入苏州坊”,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袖口。

“我陪你去。”沈明将一把短刀塞进阿竹怀里,“陈伯母留在染坊,若午时我们未归,就去通知苏州知府。”他看着少年颈间的银锁,忽然道,“这锁你最好藏起来,靖安的人眼睛毒得很。”

阿竹把银锁塞进衣襟,贴着心口的地方传来冰凉的触感,忽然想起三爷爷说的“守心”,脚步竟奇异地稳了。

玄武湖·画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