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我的时代1979!> 第七十四章 风流儒雅亦吾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风流儒雅亦吾师(1 / 2)

复旦学报什么地位呢?

学界风向标!

1979年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特殊历史转折期的中国学界,是当之无愧的文科复兴旗舰刊物。

作为复旦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复旦学报》与《北京大学学报》在1979年已奠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每年6期,逢双月出版,复刊后即采用双月刊形式并保持至今。

巧的是,如果顺利8月就能见刊。

学还没上,先在顶刊发文章!

什么水平?

许成军猛地抬头。

“别以为是便宜。”章培横看穿了他的心思,“头版文章要接受全国学界挑刺,文献错一个标点,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肯定做好检查的,章师兄!”

这时候态度包好啊!

主要是这甜枣太甜了!

章培横嘴角扯了扯,你特么顺杆子就上的能力谁学的。

朱冬润从笔筒里抽出支钢笔,在论文封面写下一行小字:“文须有据,论必己出。”

笔尖在“己出”二字上加重了三分。

“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是块硬骨头。”

老人的目光依然柔和,“我们这代人啃不动了,得靠你们这些新芽。但新芽要是扎不进文献的土里,风一吹就倒。”

说着把钢笔别在了论文上,直接递给了许成军。

“这支笔送你,写文章先学真诚。”

许成军瞄了眼那笔,就觉得有些不一般。

后来,许成军还是从陈尚君那知道了这支笔的来历。

1947年,朱冬润在无锡国学专修馆任教时,用半年薪水托学生从上海旧货市场淘得这支1930年代产的派克51型钢笔。

笔身虽无雕花,却在金属笔帽上刻着细小的“慎”字——那是他治学的座右铭。

当年他用这支笔撰写《张居正大传》的初稿,在战乱中辗转沪宁两地,笔杆被炮火震出细微裂痕,却始终未断墨。

也知道了朱冬润送笔想告诉的心思:

笔耕不辍,生生不息。

这时的许成军还不知道这支钢笔背后的分量和故事。

但是看朱冬润郑重的神情和章培横不自然的表情,也知道了这支笔不一般。

于是,他自然是推辞不受。

“老师,您能收我做学生已经是我的福分了,何德何能...”

“收下吧。”朱老目光里含着鼓励。

“收下吧,成军,别让老师一番用心付诸东流。“

章培横起身拍了拍许成军肩膀,眼神里带着些鼓励。

他对许成军的感情比较复杂。

一开始的轻视,面试时的惊叹,现在的....

现在的师弟..

他也不得不感慨老师是能慧眼识珠的。

“这几天每天晚上七点到我办公室。”章培横补充道,语气坚定,“我陪你逐字改,改不完就一起熬夜。”

许成军愕然。

你这么闲的么?

“三天后交不出合格的稿子,破格读研的事就作废,老老实实从本科读起。”章培横走到门口时突然回头,“我回去把这次面试内容整理一下,传统文论和文化自信的部分对现在文学界有提振人心的作用,我先征得你的同意,回头可能需要你补充内容。”

那自无不可啊!

也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家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