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唐末从军行> 第398章 进献钱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8章 进献钱粮(1 / 2)

见大势已去,杨震霖强压住心中悲愤之情,和陈从进谈条件,渤海军可以归降,但降军不能被改编为旗卫,也不能被调去围攻中京城。

杨震霖是有条件的投降,但这些条件,却不被陈从进所接受,其言:“战则战,降则降,今渤海势穷,若再迁延,全军覆灭,只在眼前。”

条件一直谈不拢,是夜,在被俘太子玮瑎的书信相召下,渤海军北司左卫,奔逃出营,五千余众络绎不绝的向陈从进归降。

这么多人出营,竟无人向杨震霖汇报,还是杨震霖自己察觉到有动静,派出护卫去探查才知晓。

可等杨震霖召集诸将,试图镇压叛降者,诸将皆沉默不语。

杨震霖心灰意冷,挥退众将后,随即亲笔写下一封遗奏,派心腹奔往中京。

奏疏中言:“今大军溃败,国事已不可为,太子玮瑎身为国之储君,临阵却弃众奔逃,旋为敌擒,以至军心大乱。

士无战心,诸将却皆怀降意,北司左卫五千余人,竟得太子书召,私自奔降敌营,及臣察觉,召集诸将欲图镇压,彼辈皆默然不应。

臣忝为左相,受国重恩,本当率师死战,以保社稷,奈何太子失德,诸将离心,臣,上不能卫护太子,下不能安抚军心,致渤海精锐尽丧,国祚濒危。罪无可赦,唯有一死以全臣节。”

在送出信使后,杨震霖于大帐中自缢而亡。

人性是复杂的,有人因为富贵而降,有人因性命而降,但同样,也有人会为了志向,为了君王,为了天下,甚至是为了报知遇之恩,而宁死不降。

杨震霖能当上渤海国之左相,他不是一个蠢人,对他而言,心中的希望破灭了,活着比死了,更加痛苦。

中和五年,正月十二日,渤海军大部,不战而降。

消息如同飞鸟般向四周传出,渤海举国震动。

大玄锡前脚收到杨震霖的绝笔信,人还未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后脚就传来大军全部归降的消息。

在惊惧之下,大玄锡突染恶疾,以至口不能言。

在危局时刻,右相,内相及渤海朝堂商议,紧急立四王子玮荣为监国,统揽大局。

玮荣一上位,第一道奏疏,便是将大军失败的缘故,归咎于太子玮瑎贪生怕死,私自弃军逃窜,以至被俘,又将杨震霖塑造成忠臣良将的形象,以此来形成强烈的对比。

玮荣往自己哥哥身上泼了一大盆脏水后,才将注意力投入在即将到来的幽州军身上。

玮荣一日之内,下诏百余道,全是诏令各地州军,卫军入中京勤王的诏书,为了增加数量,甚至把诏书都发到了黑水靺鞨部去了。

正月十四日,陈从进携降军,进逼瑕州,瑕州不战而降。

陈从进遣杨建再次充任使者,奔赴中京。

不战而屈人之兵,兵法中上上之选,陈从进这次是真的高兴,在战场上击败敌军,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用大势,逼迫敌军不战而降,却比单纯的胜败,更加值得庆祝。

用兵之玄,其妙无比啊。

这次杨建携大胜而来,渤海国上下,人人皆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杨建,既有恐惧,又有憎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