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国内外的舆论场。
“疯了!林天真的疯了!”
“他要拿鹤城做实验?那可是几十万人的生计啊!”
“这是在走钢丝,一旦失败,鹤城将彻底万劫不复,林天也将身败名裂!”
GISA联盟立刻抓住机会,其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痛心疾首地表示:“我们对鹤城人民即将面临的‘技术清洗’深感悲痛。这是一种毫无伦理的社会实验,林天正在将一座城市,推向深渊。”
国内那群老牌企业家们也纷纷发声,言语间充满了“担忧”和“惋惜”,暗示林天这是在拿国家的伤疤作秀,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座被遗忘的东北小城。
所有人都等着看林天的笑话,等着看他如何摔得粉身碎骨。
然而,林天集团的行动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数千名来自林天集团的工程师、规划师和昆仑安保的后勤人员,乘坐专机抵达鹤城。
紧接着,上百列满载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模块化设备和建筑机器人的专列,从全国各地呼啸而来。
鹤城郊外,一片早已废弃的巨大工业园,被划为改造区。
在无数媒体的长枪短炮和全球直播的镜头下,一场被后世称为“铁锈奇迹”的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没有传统工地上那种人声鼎沸、尘土飞扬的景象。
数万台形态各异的工程机器人,如同工蚁般,井然有序地进场。
它们有的负责拆除旧厂房,巨大的机械臂能将钢筋混凝土像掰饼干一样轻松分解,并立刻进行分类回收。
有的则在平整好的土地上,用激光进行毫米级的地基测绘。
最震撼的,是那些被称为“织巢者”的建筑机器人。
它们能将一种特殊的金属聚合物,像3D打印一样,直接“编织”出厂房的骨架。一座万平米的巨型厂房,从打地基到主体封顶,用时不到72小时。
全世界的建筑专家,看着直播画面,集体失声。
这种建造速度,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理论认知。
而在城市另一边,更重要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鹤城市中心最大的体育馆,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的“未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第一批五千名下岗工人,怀着忐忑、怀疑甚至是一丝抗拒的心情,走进了这里。
迎接他们的,不是厚厚的教科书和严肃的老师,而是一个个造型科幻的独立学习舱。
45岁的王建国,就是其中一员。
他曾是鹤城煤矿的一名采煤工,下岗十年,靠打零工和妻子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
他来这里,纯粹是街道办下了死命令,还承诺每天给一百块补贴。
“学个屁,我这辈子只会挖煤,都快五十了,还能学出个花来?”他嘟囔着,不情不愿地坐进了学习舱。
学习舱的门关闭,内部亮起柔和的光。
一个温和的电子合成音响起:“欢迎您,王建国先生。‘盘古’职业规划系统正在为您服务。现在,将为您进行一项简单的潜能评估,请放松。”
王建国眼前出现了一些类似游戏的交互画面,有的是考验空间想象力,有的是测试逻辑反应,还有的是评估色彩和图形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