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洒洒数百字,每个字都写地行云流水、矫若惊龙,这么多年的书法功底一览无余。而通篇青词也冗杂了道家的智慧之言和林清的心有所感,文字华丽,非同一般!
林清在这几个月的翰林院实习工作中,通过对以往文献、圣旨以及永康帝的起居注的研究,自然知道永康帝信道家信到了什么程度,也知道永康帝喜好扶乩,为人多疑,只信上苍之言。所以林清很是将道家经典全部研读了一遍,在家中也不止写了数十篇青词。
林清心里非常清楚,他一没人脉、二没靠山,获得魁首招了不少人的嫉恨。荣恩宴上沈牧涵彻底抢了他的风头,使的太子殿下的目光被他吸引了过去。这段时间,太子殿下召见过沈牧涵数次,而他却好像被太子抛诸脑后一般,再无人问津。
如今只有低调做人,做好手头能做的一切,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而这青词,只是他投石问路的第一步。
看着自己的文章被陈大人身边的属官收走,林清目送着那属官远远走去——是继续在翰林院坐冷板凳,还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一跃而上,端看这篇青词得不得永康帝的心!
第八十八章看中
陈忠义不是一个会钻营的人,考了三年考中进士,四十六岁馆选庶吉士入翰林,花了八年时间,一路从一个未入流的庶吉士爬到从五品的侍读学士,靠的就是办事可靠、勤勤恳恳。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陈忠义从来都是以君子准则要求自己,甘愿清贫,活的甘之如饴。
掌院学士朱大人平日里公务繁忙,很多翰林院的事情其实都是陈忠义在打理,说他是实际的翰林院掌门人也不为过。因着这个,掌院也会经常派他出去做日讲,露露脸,也算是让他知道上头还是惦记着他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只是昨日陈忠义一接到永康帝的口谕,命令他写一份青词呈上来,昨夜当值的人就几个,还都推说一时间写不好,只能自己写了一篇呈上去,谁知道竟然被永康帝怒斥,当即就吓得他两股战战,不敢言语。
当陈忠义的属官将所有翰林官的青词文章呈上来后,陈忠义连忙将文章一篇篇快速地翻阅起来,却是连连皱眉摇头!心里也忍不住抱怨起来:这些个有本事的人在翰林院待个几年就跑,剩下的就是些不开窍的,新来的又不懂规矩,写的还不如他的!
a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title="科举文"target="_nk"gt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