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清只觉得如今眼前发生的一切都非常荒唐。
从荣嫔身死开始,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十分的不正常。
她关上房门,重新缩回了床上。
暗卫立在一侧,没有说话。
她知道林知清正在思考。
林知清确实在头脑风暴,方才皇后的表现实在不寻常。
但可以确定的是,先前那个想对她动手的持剑男子应当同皇后不是一路上。
方才皇后一直在敲门,难道是为了确定她的安危?
如若不然,皇后绝不会在看到她无事的时候转头就走。
还有方才的嬷嬷,为何会说皇后得了癔症?
这皇宫之内的奴婢竟然如此目无尊卑。
大盛的规矩,到底是哪门子的规矩?
林知清深吸一口气。
事情是从荣嫔死了之后开始变得奇怪的,林知清的思绪回到了一开始遇到荣嫔的时候。
她将所有事情在自己脑海中回忆了一遍,总觉得是自己忽略了什么。
难不成……荣嫔的死不是意外?
这个想法出现的一瞬间,天空中闪过一道惊雷。
林知清并没有去理会雷声,她的脊背有些发凉。
如若她方才的假设成立,似乎一切都有了一丝头绪。
可这是皇宫呀,荣嫔乃是宫中的高位妃嫔,会有谁对她下狠手?
不声不响地杀了一个妃子,那杀人的人该有多强的心理素质?
或者说……林知清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倘若荣嫔撞破了什么,被残忍的杀人灭口了呢?
这般说来,似乎要更有可能性一些。
当时荣嫔是追着那只狸奴过去的,周围的环境十分清幽,而且那条小道上的落叶什么的都没有人去打理。
这就说明那地方非常偏僻,人迹罕至。
这确实是某些人做亏心事的最佳场所。
倘若荣嫔撞破了别人的丑事,被人灭口,而后伪装成失足的场面呢?
“砰!”
又是一道惊雷声。
林知清当时很快地赶了过去,虽没有发现什么,但万一暗中的人不放心,想来杀人灭口呢?
假如这种推测成立的话,方才发生的一切是可以解释的。
另外,出了这样的大事,皇后娘娘处理归处理,总会将她这么一个最大的嫌疑人留在侧殿呢?
就算是留,也应当去慎刑司一类地方。
但若是代入方才林知清推导的皇后想救她这个思路,皇后将她留在凤仪宫,可否能算作一种保护?
这种想法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林知清从未感觉如此头疼过。
可她不断在脑海中推导其他有可能发生的场景,却再没有一个可能性能比方才那一个更加靠谱。
在这么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林知清的每一次思考都十分煎熬。
但她贸然走出凤仪宫,只会面对更多的危险。
如今这个时间段,宫门已经下钥了,林知清肯定是出不去的。
她得谨慎一些,等到天亮,她定要第一时间出宫去。
但在此之前,她唯一能做的便是好好思考,思考今日所发生的一切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她平心静气,如果代入方才她推导的场景,那么谁会是凶手,杀了荣嫔的凶手?
皇后!?
不可能。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皇后身边的嬷嬷应该也有问题。
她似乎是受到嬷嬷的约束,并没有能力和时间如此匆忙地做出一件事。
至少凤仪宫离御花园是比较远的,时间上确实来不及。
林知清仔细回想了一遍当初到场的人,一一排除了大部分人以后,一个比较特殊的人走进了她的视野当中。
淑妃!
林知清犹记得当初淑妃赶到现场的时候,脸色微微发白。
当时她只以为淑妃是被吓到了,再加上淑妃的宫殿离御花园很近,所以并未多想。
但如今看来,有些地方确实很奇怪。
比如说,淑妃的鞋袜!
尽管林知清当时只是匆匆一瞥,但她记得淑妃的裙摆上有泥点,鞋袜上没有。
这本就有些不寻常。
这至少能说明淑妃出过门,而且换过鞋袜。
难不成淑妃就是杀害荣嫔的凶手?
她担心灭口不彻底,所以才会在事情闹大以后回到现场?
犯罪心理学上是有相关的内容的,要这么说,其实也能说得通。
那倘若凶手是淑妃,她是做了什么事情被荣嫔撞破才会痛下杀手?
若是一般的小吵小闹,定然不会如此严重。
若说是跟争宠有关的事,如今皇上久卧病榻,也没有争宠的必要。
财?
不会。
权?
淑妃膝下无子,并没有争权夺利的理由。
色?
想到这个,林知清有些沉默了。
皇上久卧病榻,后宫之中又都是一些独守闺房的女子。
色字头上一把刀。
倘若真是荣嫔撞到淑妃行不轨之事,这绝对是砍头的大罪,淑妃一定有动机。
只不过,在没有经过验证之前,这一切都是猜测。
林知清没有忘记淑妃同国子监祭酒侄儿的事。
但除去这几种可能,其他都不大可能成立。
林知清保留了这个想法。
她将所有想法整理出来,再度抬起头时,外头已经有了些亮色。
想到昨夜的皇后,林知清总觉得这皇宫里头怪怪的。
皇后怎会有癔症呢?
她的思维清晰,行动也很正常。
林知清越想越觉得皇后身边的嬷嬷有大问题。
她深吸一口气,这一切的一切,只能等出了皇宫以后再说。
每在这皇宫待一分钟,林知清都觉得自己的脊背发凉。
诡异,实在是太诡异了。
待天光破晓之际,林知清毫不犹豫去正殿拜见皇后。
可她吃了一个闭门羹。
皇后病了。
这个消息是皇后身边的嬷嬷告诉林知清的。
这病得实在是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