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14章 记者来了,戏也该开场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记者来了,戏也该开场了(1 / 2)

省电视台的车灯在雨夜里割开一道白芒,老段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跨进村委会门槛时,雨珠正顺着他藏青西装的肩线往下淌。

他右手提着摄像机包,左手举着亮屏的手机——屏幕上是《柳河十二时辰》的视频截图,菌菇大棚里村民弯腰采摘的侧影被他放大到像素模糊。

"肖书记?"老段抬眼,目光像摄像机镜头般精准锁住肖锋的喉结,"有人说你视频造假,你怎么回应?"

肖锋正往搪瓷杯里续热水,壶嘴腾起的白雾漫过他微弯的眼角。

他垂眼盯着杯底晃动的茶叶,等老段的尾音在潮湿的空气里散了半分,才抬手指向窗外:"棚区的菌菇正在出第二茬,您要是信不过镜头,咱们现在就去棚区走一圈。

您随便挑村民问,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答。"

老段的眉峰挑了挑。

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看起来比视频里更瘦,白衬衫下摆规规矩矩扎进裤腰,腕间的电子表还是百元店款。

可他说"随便问"时,眼底浮起的不是急切辩解的慌乱,倒像个下棋的人,早把对手的棋子落点都算进了棋盘。

"走。"老段把手机揣进内袋,摄像机包的背带在肩头勒出一道深痕。

他注意到肖锋出门前摸了摸贴身口袋——那里鼓着个长方形的硬物,像是U盘。

雨丝细得像筛子漏下的银线。

三人踩着田埂往棚区走时,小林举着伞缩在老段右侧。

这个镇文化站长的手指把伞柄攥得发白,鞋尖却不自觉地往老段脚边蹭——显然在努力调整拍摄角度。

"林站长拍得好。"老段突然开口,声音混着雨落棚膜的噼啪声,"不是镜头用得巧,是你们活得真。"

小林的手一抖,伞骨差点戳到老段的鼻尖。

他慌忙低头调整角度,发梢的雨水滴在领口,却笑得露出虎牙:"我第一次拍的时候,肖书记让我把镜头对准阿婆给菌菇喷水的手。

他说,观众看的不是大棚有多大,是这双手沾没沾泥。"

老段的脚步顿在第三个大棚前。

塑料膜下,穿蓝布衫的阿婆正踮脚摘菌菇,竹篓里的蘑菇堆成小雪山。

听见动静,她直起腰,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肖书记又带人来啦?

快尝尝新摘的,比昨天的鲜!"

"阿婆,这菌菇长得好,是您伺候得用心吧?"老段举起摄像机,镜头对准阿婆粗糙的手掌。

"可不嘛!"阿婆把竹篓往老段跟前送了送,指甲缝里的木屑沾着水珠,"肖书记教我们用玉米芯当菌棒,说这叫'变废为宝'。

我家那口子原先蹲墙根抽旱烟,现在天天蹲棚里数菌丝——比当年数我陪嫁的鸡蛋还仔细!"

小林的伞悄悄往老段头顶挪了挪。

这个总在拍摄时缩成背景板的年轻人,此刻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老段老师,祠堂的'三不原则'公示图,您要不要看看?"

祠堂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时,穿堂风卷着雨丝扑进来,吹得墙上的红榜猎猎作响。

小林指着最中间的公示图,喉结随着讲解上下滚动:"这不是镇里发的文件,是全村人围着火塘开了七夜会,一条一条投票定的。

不截流补贴,不占村民地,不替懒人兜底......"他突然顿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示图边缘的毛边,"肖书记说,规矩写在纸上是死的,刻在人心上才是活的。"

老段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沙沙游走。

他注意到公示图右下角有排歪歪扭扭的签名,最末尾是个圆圈——显然是不识字的老人按的手印。"为什么敢把监督流程全公开?"他突然抬眼。

小林没接话。

他望着窗外棚区里晃动的人影,雨雾里传来阿公喊孙子回家吃饭的吆喝,声音裹着山风撞进祠堂:"群众不怕你改规矩,怕你不懂他们的根。"

老段的笔尖在"根"字上重重顿出个墨点。

他合上笔记本时,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这不是背熟的发言稿,是被山风揉碎又重新焐热的真心话。

傍晚的座谈会设在村委会二楼。

老段的摄像机支在窗台上,镜头里肖锋的白衬衫被夕阳染成蜜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