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有些懵。 李承乾想要趁着天气转凉,为长安百姓送一些过冬的衣服,借此来收买人心他能够理解。 但是,李承乾带着他来收买人心,并且让他来送衣服,他就看不懂了。 这是要让他也收买人心,聚聚人气? 可是不应该啊。 明明他们两个不对付的。 “二弟,别愣着了。” 李承乾一脸微笑的拍了拍李泰的肩膀,催促了一声后,对着跟上来的老丈等人说道,“老丈,你们回去吧。” “殿下,我,我想请你喝杯茶。” 老丈十分激动。 虽然家境贫寒,身上的衣服打满了补丁,全家拿不出二两银子,但是李承乾的亲自到访,并且给他们送上御寒的衣服,这不请李承乾去坐一坐,实在是有失礼数。 “不必了老丈。” 李承乾一脸微笑,“魏大人经常说,民为水君为舟,百姓为重社稷为轻。” “我身为太子,理应让大唐百姓,老有所依,幼有所养,食有餐,睡有床。” “是我做得不够好,请相信我,不出两年,我必定让大家都吃得上肉,睡得安心!” “太子……” 老丈激动的一时间说不出话了。 随行而来的好事者们,纷纷拍手叫好。 “太子仁德!” “这才是我们大唐的好太子啊。” “太子一旦继位,必是明君啊!” “大唐万岁,太子万岁!” 虽然人群中的呼声,有违礼法,但是却没有人阻止。 因为李承乾所做的事情,前无古人! 历朝历代,也不见一位君王,太子,深入民间,为贫苦的百姓发放过冬的御寒之物。 “老丈,请回吧。” 李承乾看了一眼,送出衣服正在极力应付那户人家的李泰,笑着摆了摆手,“我们还要去下一家。” “好好好!” 老丈连连点头,但仍旧跟在了李承乾等人的身后。 见状,李承乾只好放弃。 “二弟感觉如何?” “……?” 李泰皱眉看了看李承乾,沉吟着开口道:“民间多疾苦,若非我们身为父皇之子,想来也是如此困境。” “还有呢?” 李泰想了想继续道:“身为皇子,应当为百姓们,多做一点实事,让百姓们生活富足。” 李承乾点头说道:“二弟说的没错,唯有深入民间,方才能够体会到百姓疾苦。” “你我身为皇子,肩膀上的担子,虽说比父皇轻了一些,但仍不可铺张浪费,奢靡无度。” “太子说的是。” 李泰笑了笑。 装吧。 你就狠狠的装个够! 一户又一户,他们的动静,吸引了西胡同里面的居民,在看到当朝太子与陛下最疼爱的王爷,亲自来给他们送过冬的衣服,一个个百姓自发的走出来迎接。 当最后一件棉衣送了出去后,李承乾他们已经被一个个激动的百姓包围住了。 “诸位,你们的情况,我都深入了解了,也都知道各家各户,没有多余的钱财购买过冬衣物。” “除此之外,不少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屋舍都有了坍塌的迹象。” “我已经和工部的大人们商量了一下,过了这个冬天之后,这里的所有房子全部推到!” 李承乾抬手指着众人身后的房子,沉声道:“工部将会安排一批匠人,重新给你们盖房子!” “不要钱!” “所有的一切花销,都将有朝廷承担!” 李承乾的这一番话,无疑是晴天惊雷,在众人的耳边炸响。 过冬之后,朝廷给他们盖新房?! “殿下,此话当真?” “孤以太子之名发誓,最迟两年时间,我长安城内,绝对不会有一处破败房屋!” “太子英明!” “太子仁义!” “太子万岁!” “诸位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李承乾上前搀扶,但跪在地上高呼万岁的百姓们,却是久久不愿起身。 李承乾无奈道:“我此次只带来了一些衣服,后续我会安排火炉等物品,送入各位家中,你们这个样子,我看是送不过来了。” “真的么太子?!” “哈哈,孤一言九鼎,怎会说谎欺骗各位?” 李承乾大笑一声,“你们若是原以跪着,那就跪着吧,孤走了,不必相送!” 李承乾挥了挥手,带着众人转身而去。 但是这一刻,西胡同内的上千名百姓,自发的起身,一个个的跟随着,默默相送! “太壮观了!” “太子仁德,百姓簇拥啊!” 江阳兴奋的挥动着手中的画笔。 从李承乾的一言一行,再到百姓们跪地歌颂,起身相送,一幕幕的尽皆记录了下来。 他相信,不用明天的报纸刊登,今日的事情,就会传遍整个长安城! 当天下午。 姜武阳便安排了一百个火炉,送到了长寿坊的西胡同。 “火炉?” “太子真的命人送来火炉了!” “大家快来看呐,太子命人送的火炉来了!” 一阵阵的欢呼升,在西胡同内不断的响起。 一户户百姓,兴奋的走了出来,迎接着送来的火炉。 陆飞笑着拱了拱手:“诸位,我们奉太子之命,为大家送来了过冬的火炉,还有一些蜂窝煤,还请大家依次过来领取。” “好好好!” “太子仁德无双!” “是啊是啊。” 众人交口称赞的同时,爱不释手的把火炉和蜂窝煤带回了家。 一百个火炉发放结束后,陆飞笑着拱了拱手,带着众人回了火旺店铺。 “这么快?” 姜武阳有些惊讶。 陆飞带着火炉和蜂窝煤去了西胡同,前后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这些火炉蜂窝煤,就被送出去了。 陆飞笑着点点头,“我们带着东西过去的时候,大家得到了消息,一个个帮忙打下手,自然就快了一些。” 姜武阳笑道:“报社那边怎样?” 陆飞:“听说江阳已经把太子今日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明日一早就能够看到了。” 姜武阳:“真是期待啊。” …… 申国公府。 高士廉躺在床榻上,看着一旁沉默不语的长孙无忌。 汩汩。 火炉上面的茶壶,冒着汩汩热气。 这时,管家走了进来,“老爷,太子朝会散了后,便带着魏王殿下去了长寿坊那边。” “此行共计送出去了三千件棉衣,随后太子便下令,命火旺店铺那边,给西胡同又送去了一百个火炉。” “同时,太子殿下宣称,已经和工部的诸位大人商量过了,未来将会在两年之内,把长安城内所有的破旧民房进行推到重建,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够住上新房。” 高士廉笑盈盈的点点头,悠然开口道:“太子,毕竟是你的亲外甥。” 长孙无忌缓缓开口:“舅父,太子将来自当继承大统。” 高士廉摇头道:“太敷衍了。” 长孙无忌:“舅父究竟想要让我怎样?” 高士廉从床榻上坐了起来,敲了敲两条腿,缓声道:“我要你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太子继承大统!” 长孙无忌猛然直视而去,“舅父?!” 高士廉叹了口气,“你不全力支持他,还有谁能帮他?” “青雀是个什么性子,你难道还不清楚?” “况且,这段时间来,高明的一举一动,你难道还看不明白么?” “诚然,他以前的性子是有些顽劣,但是现在不是很好嘛,而且,他的性子并不代表着,他不能很好的处理政务!” “舅父知道些什么?” “这与你无关!” 高士廉缓声道,“你可还记得无垢临死之前说的那番话?” 长孙无忌沉默着,缓缓点头,“辅机明白了。” 高士廉笑了笑,“其实啊,你也不用太过紧张。” 说话间,高士廉起身,从火炉上拿起了茶壶,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热茶。 “高明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只是因为陛下偏爱,导致他的性格有些偏激罢了。” “自从身边多了个苏尘后,你看看他,成熟,稳重了不少吧?” “而且。” “朝中的大臣们,对于他的态度,有明显的改变。” “工部,户部,吏部,刑部……” “呵,细算下来,除了兵部的李靖外,大多都是偏向太子的。” “至于礼部嘛,不提也罢。” “有道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若高明能力不行,这六部之人,又怎么会偏向高明呢?” “舅父说的是。” …… 九成宫。 李世民正在和魏征下棋。 魏征暗暗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赢下玉如意! “身上的棉衣可还不错?” “不错不错。” 魏征连连点头,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棋盘上。 李世民笑盈盈的说到:“这只是初冬的棉衣并不厚实,但也十分不错,想来他们准备的过冬衣物,定然十分暖和。” 魏征在度敷衍了一句,“陛下言之有理。” 你这次必输无疑! 李世民叹了口气,“若是往年拥有这等棉衣的话,百姓应该不至于冻死在寒舍中了。” “啊?” 魏征抬头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面有无奈,继续道:“太子这一次令杜荷制作棉衣,确实是惠民之举。” 魏征点了点头,把思绪拉了回来,“听说苏尘那边还做了一些火炉,蜂窝煤什么的……” “巧了,朕命人买回来了。” “哦?” 魏征愣了一下,“送来了?”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王德。 王德:“回陛下,刚刚送来,是否要抬进来?” “抬进来。” 李世民放下棋子,乐呵呵的说到:“爱卿与朕一起看看,此物的妙用。” “是。” 魏征同样好奇的看着,两名太监抬进来的火炉。 很普通。 乍看起来像是一个黑疙瘩。 “这是最为普通的火炉,只需几百文钱……” 王德介绍着火炉的同时,拿着说明书,有模有样的操作了起来。 很快。 一缕火焰在火炉内升起。 “咳咳咳……” “呛人!” 李世民挥手驱散冒出来的浓烟,“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陛下大错!” “嗯?” 李世民皱眉看去,魏征一脸喜色的围绕着火炉说到,“陛下你来试试这火炉散发出来的热量。” 李世民上前伸手试了试,“挺暖和了。” “这就对了吗!” “朕哪里错了?” “宫殿太大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 魏征乐呵呵的指着烟囱说道:“寻常百姓家中,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宫殿?” “这么长的烟囱,足以把炊烟排到屋外,自然不会有浓烟升腾了。” “陛下,您说是么?” 李世民敲了敲脑袋,笑着点头,“倒是朕久居深宫,疏忽了这一点。” 魏征好奇的指着上面的圆孔说道:“这是做什么的?” 王德看了一眼说明书:“是用来安置铁锅做饭的。” “寻常时候可以关闭,减少热量流失……” 王德照着说明书说了几句,见李世民二人好奇看来,换了种说法:“按照这书中所说,只需把这里关闭,送柴口放小一些,便可以保证室内温暖如春。” “很新奇。” “倒是很有想法。” “若是在穿上棉衣的话,这个寒冬定然如同春天一般了。” “……” 李世民和魏征你一眼我一语的,对棉衣和火炉等给于了肯定,却并未注意道,一个小太监匆匆走入,拿着书信交给了王德。 王德看了看李世民二人,沉吟着把手中的书信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