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的接见很成功,程璧和沈鄘都很激动。回南京城去找皇家投资的主管福王和总监曹化淳去了,要敲定合作细节,沈鄘还答应试运一批漕粮直接送到山海关。
关于皇帝日月商会的构想,程沈二人都表示会联络商帮,促成此事。
大明要以商立国了?来宗道目光中带着火星,皇帝的这些想法严重冲击了士大夫们治政理念,翻天覆地的那种。
徐光启眼中也隐隐泛红,因为皇帝这些想法严重参考了徐光启当初的力著,《商邦考略:泰西尼德兰以商立国考暨汉萨、威尼斯商政析》。
这是老徐的政绩,如果大明商政能够完成本土化,老徐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留名青史了。
唯有刘一燝神神道道的,好像是既不反对也不支持,或者就是没有态度。
朱慈炅的天工院中书,倪元璐、翁鸿业、王铎、阮大铖、蒋德璟、张国维,还有军事参谋孙传庭、杨嗣昌、杨文岳和吴阿衡,除了两个丁忧的余煌和袁枢,全部在列。
朱慈炅一直回避祭文问题,策略是抛出一个看起来更大的问题来掩盖。大约除了刘一燝,果然全部被这个议题吸引。
程沈二人离开,来宗道第一个站了起来。
“陛下,大明这么大,您是想一个人就治理好这个国家吗?”
来宗道平时还是很给朱慈炅面子的,就算教训也是私下教训,基本没有当众责备过,但这句质问毫不顾忌在场这么多人。
朱慈炅就很头痛。
他不是脑子进水的爽文读者,一言不合就把人噶了,仿佛这就是权威。即便是前世的公司里,朱慈炅自己就是直接怼老板的牛人,老板唾面自干也没有说把他开了。
任何一个优秀团队就没有NPC,整合力量,统一思想,才是真正高级的爽。朱慈炅虽然才三岁,但不是真正连幼儿园都没毕业的傻逼。
来宗道和朱慈炅八字是严重不合,但朱慈炅清楚知道,来宗道才是他维持这个朝堂不崩溃的压舱石。
因为有来宗道这个托孤重臣的存在,传统官员才会对朱慈炅的过激政策反应迟钝,对朱慈炅的未来成长保有希望。
来宗道在内阁的作用不太引人注意,但没有来宗道,黄立极就会一手遮天,大约就是一个弱化版的魏阉当政。没有来宗道,刘一燝就会推动“众正盈朝”,大约就是一个温和版的崇祯在位。
朱慈炅可以没有黄立极,也可以没有刘一燝,但不能没有治政能力远远不如这二人的来宗道,他清楚的知道谁才是他可以依仗的真大腿,当然,他也清楚的知道来宗道这水平当不了首辅。
朱慈炅讨好的对老来微笑。
“当然不是,朕不是还有内阁诸位先生和诸卿吗?”
来宗道斥责语气缓和,朱慈炅的童稚外貌太有迷惑性了,老来对他充满心疼,就算发飙,怒火也会莫名消失。
“皇上也知道还有内阁啊,皇上决定之前为何不与内阁商量?当初建立新六卫,绕过朝廷处理吴淳夫,老臣都劝谏过。皇上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转头就忘了,一而再,再而三。皇上要是不信任内阁,老臣不是不可以回家种田。”
朱慈炅溜下御座,走到来宗道身边,小手扯了扯他的衣袖,意思是来阁老别生气,你先坐。
来宗道瞬间软化,叹了口气,坐了下来。
“朕其实和内阁商量过的,徐阁老就和朕讨论过多次,徐阁老的《商邦考略》不是已经发到内阁,来先生没看过?”
来宗道的火气直接就压向了病中的徐光启。
“是你怂恿皇上经商的?”
徐光启觉得自己非常冤枉,自己的确和皇帝讨论过很多次商事,但仅限于学术讨论啊。再说,他一到南京就病倒了,已经十天没有理政了。
徐光启张着嘴,想要分辨,一时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好在刘一燝开口了。
“子由,息怒,皇上也跟老夫讨论过的。”
但他马上又将目光投向群臣皆坐,皇帝独站的朱慈炅,神情严肃,开口就是格局。
“老臣想问问陛下,陛下究竟想要个什么样的大明?”
朱慈炅微怔,离开来宗道身边,缓步走向殿门,望向殿外的青天白云,背对群臣,缓缓开口。
“朕想要的朕也不知道,有些懵懂,但绝对不是现在的大明,不是现在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