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古刹寺庙一样,山脚下一带的商铺、附近的别院,以及田地等等,就统统在径山书院名下。
下马车。
绕过一旁立着“径山书院”四个大字的石碑,沿着一条又宽又长的阶梯,直到阶梯的尽头才是书院的大门。
迈进书院大门就到了?
非也。
还要爬山。
整个书院就一个前低后高的格局,还层层迭进,被青山环绕,在树木遮掩中,到山长所居小院能走得腿都酸了。
偏偏,规矩还忒多。
从山脚下到大门还能花钱坐轿让轿夫抬上去,等到大门再进去,禁止通行了,除非年过六十的老人。
但这一条在历任山长年纪一大把了还不坐轿之后也好似被遗忘了,故而在高些的山长小院,访客极少。
旧地重游的顾文轩就来过五趟,五趟都有到山长小院,就是没有一趟能见到他程师叔公哪位老友故交。
想也知道不要谁家小老头一把年纪了还腿脚利索到不怕爬山,一般能从书院大门走到到教舍就很不错了。
有意思的是!
为这一点,他程师叔公的老友故交没少有辱斯文的破口大骂,但还就一个个的喜欢上这来了。
当然,就是到这儿来了,他们也绝对不会去程师叔公小院,所以教舍后面挨着山道的附近就有了客院。
可惜无人中计,据说程师叔公当山长以来,至今还没有哪位年过五十的故交有中计去过一趟山长小院。
也是如此,教舍后面挨着山道的客院,其中就有程师叔公的休憩小院,但此时,他老人家就不在这了。
怎么办?
接着爬山罢。
倒是由此可见他老人家的身子骨如今是当真无恙了,不然他老人家想住最上面的小院都要考虑如何下山。
“来了?”
“来了。”
可怜的岳父,走得气喘吁吁的。
是礼数,也是有意走在最后面的顾文轩刚还借机扶他岳父大人一把,好让他岳父大人先缓口气,就立马听他程师伯在最前面和他程师叔公父子接头了。
这也就幸亏他岳父大人的老寒腿好多了,不然遭大罪了,就是反应再快,哪还来得及大步往前行礼,果然很考验人。
不得不说,径山书院出来的学子学问如何先不谈,体力腿力就肯定数一数二,不怪径山书院出来的考生极少有倒在考场的情况出现。
哟,胡须发白了。
这么一瞅,更像老顽童了。
待周四顺行礼请安之后,顾文轩紧跟上,就见程山长消瘦多少没有,却确实憔悴了,好在精神还不错,还能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