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就喝完了?” 刘氏见安小暖进来,有点惊讶,她这鸡蛋才刚下锅咧! “嗯嗯,喝完了,好喝好喝。” 安小暖敷衍地应了一句,又要去盛粥。 刘氏生怕自己的鸡蛋还没炒出来,安小暖就把肚子填饱了,赶紧阻拦道:“先别喝了,我这鸡蛋马上就好。 你现在得空,就拿两个海碗装上粥,给隔壁送去。 翠花和大狗要照顾二狗跟三狗,肯定没时间做饭,别饿着他们。” 其实刘氏是心疼安小暖。 她觉得安小暖出去跑了两天肯定很累,就想让安小暖吃点鸡蛋补一补。 安小暖听了刘氏的话,放下自己的碗,去翻了个干净的海碗出来。 还问刘氏:“娘,两海碗的粥不够吧?这东西不顶饿,一下就消化了。” 刘氏嗔了安小暖一眼:“两个海碗肯定不够,至少得三个海碗,可你能拿那么多吗?” 安小暖:“……” 是哦。 她好像睡醒一觉后,就有点傻了。 虽然她有空间,可以一下就把粥全部装进去,但不好当着张翠花的面拿出来啊。 刘氏一边炒着鸡蛋,一边道:“你先盛两海碗送过去,再回来盛一海碗。 到时候我给装点葱花炒蛋,你一并拿去给他们。 二狗和三狗只能喝米粥,但翠花跟大狗必须得吃点有营养的。” “好嘞。” 安小暖应了一声,连忙照办。 她快速盛了两个海碗的粥,端起就往外头走。 走到灶房门口,这才想起没看见三个 孩子,忙问了句:“娘,我儿子和闺女呢?” “在隔壁咧。” 刘氏头也没回,应道:“今天出太阳了,我让他们去隔壁帮忙,把前几天被泡湿的柴和炭拉到院子里晒晒。 现在不晒,什么时候才晒啊?别到时候过年都没有柴和炭用……” 刘氏叨叨个不停,安小暖听完重点内容后,赶紧闪人。 把白米粥送到张翠花家,又顺便去看了看二狗和三狗。 见两个孩子都退热了,她笑着道:“退热了就好,不过这两天还是得小心点,老实在屋里休息,千万别出去吹风,仔细又着凉了。 要多喝点热水,多休息,风不大的时候开门透透气,透完气就把门关上,留一条小缝就行。 好好养几天,等彻底好了,咱们好过大年!” “听见了没有?” 张翠花顺着安小暖的话,跟二狗道:“我的话你可以不听,但是你干娘的话,你总得听了吧?” 说完,又冲安小暖笑道:“一点都不省心,刚有点精神,就闹着要出去跟大狗大宝他们晒柴晒炭,我看他是不要命了!” “哈哈哈,孩子嘛,就是这样的。” 安小暖笑着跟张翠花闲聊了几句,便回了自己家。 这会儿,刘氏已经把鸡蛋炒好了,并且单独拿了一个吃饭的小碗,给张翠花和大狗装了一碗出来。 就连剩下的那个大海碗,都给装上了粥。 “喏,在这了,你送去给翠花吧。” 刘氏交代了安小暖一声,便将一 盘的葱花炒蛋端出早饭,还朝张翠花那边喊:“大宝二宝三丫,回来吃饭!” 安小暖进灶房端起粥和炒鸡蛋,又去了张翠花那边。 张翠花看到安小暖为了自己忙前忙后,开口就要道谢:“小暖妹子,真是谢……” “别谢了,赶紧趁热吃吧。” 安小暖直接打断张翠花的话,领着自家儿子和闺女就回来了。 一家人咕噜咕噜喝了个美美的粥。 刚把桌子收拾好,二宝就问:“阿娘,咱们中午吃什么啊?” 得。 一下子就把安小暖给问傻了。 她想了想,反问了句:“你刚刚没吃饱?” “吃饱了。” 二宝摸摸肚子,笑呵呵道:“可是中午会饿的,又不是吃一顿管一天。” “是哦。” 安小暖翻了个白眼,说道:“你的话好有道理,我竟无言反驳。 不过这会儿才吃饱,你就开始问下一餐,这合适吗?” “合适呀。” 小吃货三丫也凑了过来:“从现在到中午,也就一个半时辰了。 如果阿娘您要杀鸡或是杀兔子,就得多预留点时间哟,要不然午饭来不及咧!” 安小暖:“……” 很好,这话她是听明白了。 原来两个孩子是惦记着昨天多多哈利带回来的野兔跟山鸡呀! 真是的。 想吃就直说嘛,小小年纪,还学会拐弯抹角了。 “中午不吃,下午吃。” 安小暖想了想,说道:“咱们炖个山鸡淮山汤,再做一道红烧兔肉。” “哇~~” 三丫一听,高兴得 跳起来:“太好了太好了,好丰盛呀!” “别高兴得太早,不是光给咱们家吃的。” 安小暖伸手敲了敲三丫的脑袋:“煮好后,得给你赵爷爷家和廖爷爷家各自送一份过去。 还有你干娘那边,也得送。” “送就送嘛。” 三丫小是小,但十分懂事。 在人情世故这一块,她可比她大哥和二哥强多了。 就像现在,安小暖只说了要送肉,并没有说原因。 可三丫就能准确说出安小暖的想法。 “二狗哥和三狗弟弟生病了,干娘和大狗哥很累的,是该吃点肉补一补。 赵爷爷昨天晚上还召集了全村人要去找阿娘和二哥呢,他很辛苦的,要给他送肉。 还有廖爷爷,他挖了这么大这么深的坑都没有捕到猎物,好可怜哟。 阿娘和二哥去找大狗哥二狗哥,居然还能顺便带回一只野兔和一只山鸡,这运气廖爷爷要羡慕坏啦。 给廖爷爷也送一份肉,安慰安慰他受伤的老心灵吧!” 说完,三丫又道:“阿娘,那您今天做红烧兔肉的话,能不能不加辣子啊? 二狗哥生病不能吃辣子的,您加了辣子,他就吃不了啦,只能看着我们看,怪可怜的。 还有啊,易爷爷嘴角这里长了一个泡泡,阿奶说那是热气,要吃清淡的。 所以易爷爷也不能吃辣,要不然他会好痛好痛哟!” 听听? 敢信吗? 这竟是一个五岁大半,不到六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 难怪人人都想生闺女呢 ,闺女心细,天生就是贴心小棉袄。 前提是,这个小棉袄别漏风。 巧了。 安小暖运气就不错,没拿到漏风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