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八零胡同小饭馆> 第17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9章(1 / 1)

(' 宋明瑜了解两人都很看重对总厂的情谊,与其让他们忍着心里难过去说这些话,倒不如她来出这个头。 反正她不是总厂的员工,而且她刺儿头的名声早八百年前就传遍总厂了,她又不怕! 话是这么说,可两人何尝又不知道是宋明瑜在为她们考虑。 “明瑜,这一次多亏了你。”张新民叹了口气,“要不是你之前就让我把那些东西留着……我今天恐怕面对纪厂长什么也说不出来。” 林香也深有同感,“是啊,要不是明瑜你让我把那些排班表都找出来,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东西还能这样用。” 张新民回想起当初被纪盛华污蔑,平时一起共事的老同事却要么装作不知道,要么明哲保身和他拉开了距离。 周遭充斥着质疑和冷漠的时候,只有明瑜站出来给了他再一次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明瑜总是说,技术骨干到哪里都吃香,可ven如今风头正盛,她想要招一个技术员怎么可能招不到。 她说这番话,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张新民心里很清楚,所以他才会在接到ven工作之后,不眠不休地待在珞璜服装厂。 可今天真的看到宋明瑜为了保护自己和林香,毫不相让地和纪厂长对峙,张新民却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张叔叔,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爸妈不在了之后,厂里也是你最先想到了我。” 宋明瑜摇摇头,很认真地说道,“如果不是那时候你帮了我和言川,就靠我们俩,那一天一定会很狼狈。” “后来你和高阿姨也一直在帮我,饭馆的家具都是你带我去买的,这些我都记得呢。” “那些算什么,谁看见了都肯定会帮忙的,和今天这种情况不一样……” “好了,好了。” 林香哭笑不得地阻止两人继续说下去,要是让两个人继续这样互相感谢下去,今天恐怕天黑了也说不完。 她轻轻搂过宋明瑜的肩膀:“要操心ven和‘明瑜’,又要准备今天的事儿,你最近肯定没休息好,今天我下厨,给你□□吃的,想吃什么?” 宋明瑜思考了一会儿:“那我想喝林姐你熬的银耳汤!” “好,给你熬银耳汤。” “那我去陆稿荐买卤牛肉。”张新民站起身来,“我和彦芝说一声,咱们今天晚上请明瑜吃饭!” …… 市长办公室气压很低。 骆京明坐在办公桌前翻动资料,身边的秘书大气都不敢出。 外界都说这位领导年纪轻轻便坐上了南城的头把交椅,可很少有人知道,骆京明是从最基层的位置上爬上来的。 一个电机厂的技术骨干,一路拼了命地努力,才成了副厂长,之后调去政府的经济部门推动技术改革和招商引资,最终,才成为了骆市长。 作为一个前国营工厂技术出身的领导,骆京明对这次纪盛华的丑闻有多愤怒,可想而知! 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厂子还没有发展好,先就玩起了勾心斗角那一套。 他对纪盛华的浅薄感到失望透顶,更对纺织局的人感到不满。 这样的人,也能让他坐上厂长的位置,他配么? 针织总厂的确是南城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这就是为什么南城大力发展纺织业,始终给总厂最多的宽容和机会。 可纪盛华想错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总厂离开了他,总厂仍旧是那个总厂,可他离开了总厂,就什么也不是! 领导亲自过问,想要的东西很快就收集到了骆京明的办公桌上,他翻阅着这些收集上来的资料,越看,越是神色冷厉。 “自己看看吧。” 骆京明把资料一丢,桌子对面的纺织局局长胆战心惊地拿起来,映入眼帘的第一眼,就是纪盛华买通私人小作坊,私下将计划内的原材料甚至产品拿出去倒卖赚钱的证据。 纺织局局长顿时汗如雨下:“领导,这事儿我真的不知道……!” 面对如山的铁证,他哪里还敢帮纪盛华说话,当即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纪盛华身上,捶胸顿足地忏悔自己不该听信纪盛华的谗言。 骆京明皱了皱眉头,脑海里忽然闪过那个在自己面前据理力争,目光灼灼的年轻姑娘。 一个纺织局局长,竟然在这种时候的表现,还不如那个年轻姑娘一样理智冷静,而是下意识就开始甩开责任。 殊不知,许多责任从一开始选择帮纪盛华赶走吴建国的时候,就已经死死地绑定在了她自己身上。 谗言?共谋? “这些话不用对着我说,我相信,纪委同志会给你时间慢慢交代。” 调查组的人很快就将纺织局局长带走,或许他唯一能庆幸的是,不用像纪盛华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像条死狗一样被拖走,丢尽脸面。 而这只是第一步,每一个涉及此事的人,都必须要为此付出 ', ' ')(' 代价。 骆京明揉了揉太阳穴,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港城代表团那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动静,听说下榻到了南城饭店,似乎还没有表现出拒绝合作的意向。 但可以想见,之后的合作,南城这边恐怕要吃点亏。 针织总厂那边…… “吴建国呢?” 秘书闻弦歌知雅意:“领导,他还在政策研究室。” 骆京明“嗯”了一声,沉吟了许久:“你起草一份人事调动通告,恢复他针织总厂书记的工作。” “好的领导,那政策研究室这边……” “兼任。” “……好的。”秘书在本子上做好记号,请示道,“领导,那我这会儿就去办?” 骆京明阖上眼,轻轻颔首,在秘书离开办公室之前又睁开眼。 “ven这个品牌的资料收集给我。” …… 宋明瑜浑然不知,这场大戏让自己在骆京明这个南城市长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还在关注事件后续。 即使这年头没有互联网没有朋友圈,但宋明瑜还是很快知道了纪盛华如今的情况。 “运气好的话,应该坐几十年牢就能出来了,运气不好的话……谢谢。” 吴建国,不,现在应该叫吴书记,坐在小饭馆里,伸手接过宋明瑜递过来的杯子,抿了一口里头温热的茉莉花茶,后头的话没有再说下去。 事情败露后,公安迅速将纪盛华带走调查。 光是“贪污、挪用”这个罪名就够纪盛华喝一壶,更不要提他私下行贿受贿,还牵涉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这一系列罪名。 总厂不可能一直群龙无首,骆京明的调令很快下来,吴建国又回道针织总厂镇场子。 他如今已经官复原职,不,准确地说,是在“纺织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头衔之上,又多了一层“针织总厂总书记”的身份。 实权也好,名誉也罢,曾经吴书记失去的东西如今加倍地回到了他身上。 然而,走的时候,他是那样心灰意冷,甚至于长出了两鬓的白发,而如今回来,他竟然也不像是想象中那样雀跃。 纪委调查组礼貌将纺织局领导“请”走喝茶,中途又扯出多少私利谋划不提,针织总厂也乱成了一锅粥。 光是那一万件次品要如何处理,就足够让吴书记头疼,但这竟然只是纪盛华留下来众多烂摊子中,最好解决的一个。 好么,完全是个救火队员,好的时候轮不到他,现在出了事,责任又砸到了他头上。 这一切都是姓纪的造成的! 吴书记对总厂自然毫无芥蒂,尽心尽力,可想起纪盛华这人,他还是恨得牙痒痒。 之前在骆市长面前,他还要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骆市长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可面对宋明瑜这个“自己人”,吴书记说话很坦白。 “我希望他最好是不要出来了,出来也是害人,他运气不好一点,对其他人来说,反而是一种幸运。” 他巴不得姓纪的运气不好! 宋明瑜在吴书记面前坐了下来。 运气不好的话,会怎样? 宋明瑜对八十年代的法律多少有了解,或者说,不是她了解,而是这个时代,违法的成本相当高昂。 1980年,有一桩轰动全国的案子,就是有人利用职务侵占公款,还走私商品贩卖来攫取利润,两年往自己腰包里塞了七万块钱的收益。 在几十年后,七万不算什么,但在1980年,这一笔足够称之为“巨款”的收益,最终让他背上了“贪污腐败”的罪名,执行死刑! 当时大大小小的报纸全部都在登载这一条新闻,就连原主这个对时事新闻不太感兴趣的人也知道。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五年多,但是纪盛华比这位“贪污七万”的罪名也多得多,最让他无法逃脱罪状的就是,这一切爆发在港商代表团来考察的当天。 “那也是他罪有应得。”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