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醉卧关山> 醉卧关山 第8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醉卧关山 第83节(2 / 2)

“母亲在家。”他引谢明裳往第三进的内院深处走,“来,我带你去见。她老人家天天在家里念你。”

庭院里的小炉灶依旧冒着火光,谢明裳跟随在阿兄身后,闻着满溢鼻尖的苦药味,随口问道:“家里谁生病了,劳动阿兄亲自煎药……哎呀,莫非嫂嫂病了?”

她依稀记起,五月初谢家还在长淮巷未搬家,父亲还在家时,萧挽风带她上门谈宅子,当时母亲便欣慰提过一句,“你嫂嫂接回家里养胎。”

鼻下的中药苦味缭绕不去,走入第三进院子时,隔着院墙依旧能闻得清晰。身侧的谢琅始终未答话,

谢明裳忽地有些不安,追问:“阿兄?到底谁病了?嫂嫂,还是娘?”

“母亲安好,无需担心。”

两人在遮挡阳光的长檐下又走出七八步,谢琅打破沉默:“你大嫂……最近身子不大好。”

谢明裳心里一沉。

“什么病症,郎中如何说?嫂嫂现今怀着身子,会不会有影响?”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第三进坐北朝南的正屋门前。

谢琅推开门,谢明裳探头进堂屋,喊:“冯妈妈!”

外间正坐着缝制衣裳的冯妈妈大惊,惊里又带喜,腾得起身,“六娘回来了!”扔下针线篮奔进内室回禀主母。

谢琅深吸口气,趁堂屋里无旁人,回头低声叮嘱:“等下先别跟母亲提起。”

“你大嫂刚怀身子家里就出事,忧思过重,这一胎始终不稳……孩子前夜没了。”

“母亲期盼孙儿多年,怕会伤心。我还未告知母亲,只说你大嫂风寒病倒。好在父亲前线传来喜讯……等过几天再找个适当时机提起。记住了?”

谢明裳抿住了唇,进门时的笑意不知不觉已抹平:“嗯。”

但家人重逢毕竟是喜事。

等谢夫人从后院急奔而出,紧紧握住谢明裳的手坐下,面前摆满了点心果子,又迭声地传膳食。

谢家母子三人重新坐在一处用膳,两位陪房妈妈热热闹闹地陪坐吃席,谢明裳终究还是重新露出笑容。

席间提起了早晨无意间听闻的街坊传唱的歌谣。

提起“谢家军”的字眼。

又提起百姓传言的“辽东王人头送回京城示众”的流言。

父亲刚刚前线报了大捷,人尚未回返,辽东王贼首尚未捕获,而京城歌谣流言四起,正是福祸难辨之时。

“阿琅。”谢夫人询问儿子意见,“你是懂京城文官那一套的。你觉得,我们家该如何应对才好?放置不理睬如何?”

谢琅不假思索道:“不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君不见多少家族祸事起源于流言。绝不可放置不理,听之任之。清者自清四个字,只适合山间隐士,在京城行不通。”

“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流言,童子们在家门口唱唱跳跳,百姓们私下口耳相传,怎么防?”谢明裳问。

是个好问题。

自古防口耳流言,难于防川。

谢琅思索一阵:“虽然流言难防,提前知晓,好过一无所知。今晚我去岳父家里商议。”

正事商议妥当,谢家母子三人继续用饭。

谢明裳边吃边打量面前这间占地不大的堂屋。有件事她进门就想问了。

“说起来,这间宅子是哪家旧友借给我们的?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难道是哥哥的岳父刘家?骆子浚骆候?常将军?”

谢夫人摇头。

“谢家三四月里的局面多窘迫?这几家虽然暗中帮扶我们,哪敢在明面上借宅子。”

“是你爹当年在关外同袍作战的旧友。不过人家祖上是开国勋贵门第,不像你爹三代往上光脚百姓,十来年前便回京承了爵,和你爹多年没走动了。”

谢夫人笑叹说:“不想谢家落难时,直接借我们一处宅子容身。患难方见人心呐。”

谢明裳听到云里雾里:“娘跟我也卖关子?

说了半天都不知是哪个。”

“急性子。就不能多等我说两句?城东定襄坊,裕国公府。”

谢明裳原本边吃菜边说话,听到“裕国公府”四个字,秀气的眉尖顿时拧起。

“……裕国公府?”

谢家很少提起这间国公府,两家确实无多少交往,但听在耳里却感觉熟悉?感觉不大愉快。

为什么事不愉快?

谢明裳忽地停筷道:“裕国公家的世子,是不是曾经递帖子写讽诗骂我来着……”

“好了。”谢夫人打断道:“既然裕国公雪中送炭,我们记着这份情谊,等你爹回来登门道谢。他家儿子的糊涂事,不计较了。”

“嗯……”谢明裳思忖着,拿筷子挑起几粒米饭。

吃喝到中途,谢夫人忽然想起什么,指着席间一道莲藕鲜时蔬,对谢琅说道:“你媳妇喜欢吃莲藕。这两天她风寒卧床,昨天我去看她一回,人憔悴得很。你回去时把这道鲜时蔬带回去给你媳妇,叫她好好养病,安心多睡。孕期难熬,吃不下也尽量多用些。”

谢琅垂眼应是。

谢明裳吃了半碗饭,又喝半碗母亲熬煮的鱼羹,放下碗。谢琅虽然陪坐用饭,筷子始终未放下,这顿饭却没吃用多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