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最后的明末守卫者> 第十一章 乾坤未定思复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乾坤未定思复辟(1 / 2)

自黄河南岸那无名土堆前立下泣血重誓,崇祯皇帝朱由检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便焕然一新。那场惨烈的渡河之战,那位卑微船夫刘三临终前的泣血嘱托,如同一剂猛药,彻底打碎了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侥幸与颓唐。曾经的猜忌、暴戾、自怨自艾,仿佛都随着那冰冷的黄河水一并流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坚毅,一种背负了万钧重担后的决绝。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抱怨臣子、慨叹时运的君王,而是一个真正将黎民疾苦、社稷存亡扛在肩上的“孤家寡人”。这些时日,他甚至主动向赵子龙询问更多关于“后世”的事情,尤其是关于满清入关后的历史。

一行四人,日夜兼程,一路向南。离南京越来越近,朱由检的心也越来越热切。

这一日,歇脚于一处破庙之内,朱由检看着篝火,突然开口问道:“赵壮士,朕想知道,那满清鞑子入关之后,我大明的江山,我汉家的百姓,究竟遭遇了何等样的命运?你既知晓后事,便如实相告,朕……朕受得住。”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压抑的沉痛。

赵子龙看了他一眼,又瞥了瞥依偎在崇祯身边,正好奇望过来的长平公主,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该来的总是要来,历史的残酷,他迟早要知道,也好让他彻底断了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坚定抗争到底的决心。”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陛下,鞑清入关,定鼎中原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对我汉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戮和思想禁锢。有所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城中百姓无论老幼,皆遭屠戮,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更有甚者,强令我汉人‘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知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血溅街头,宁死不从……”

赵子龙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朱由检和长平公主的心上。长平公主听得俏脸煞白,忍不住抓紧了父亲的衣袖,眼中满是惊恐与难以置信。

朱由检更是听得身体微微颤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赵子龙口中那些轻描淡写却字字带血的描述,依旧让他心胆俱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他喃喃重复着,眼中瞬间布满了血丝,一股滔天的怒火与无尽的悲怆自胸中勃发!

“畜生!一群畜生啊!”朱由检猛地一拳砸在地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朕……朕若不能手刃这些鞑虏,光复大明河山,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有何面目去见惨死于鞑虏屠刀之下的亿万冤魂!”他仰天悲啸,泪水再次夺眶而出。这是愤怒的泪,是悔恨的泪,更是决绝的泪!

“刘三哥,你看到了吗?朕知道了……朕全知道了!这天下,若落入鞑虏之手,便是人间地狱!朕,绝不会让这等惨剧,在我大明子民身上重演!”他在心中狂吼,那份在黄河边立下的誓言,此刻更加清晰,更加滚烫。

长平公主朱媺娖,这些日子以来,一颗少女的芳心早已悄然系在了赵子龙身上。她看着赵子龙讲述那些她闻所未闻的“后世之事”,看着他分析局势时的沉稳与睿智,看着他面对危险时的勇武与果决,心中充满了崇拜与濡慕。这个“赵壮士”,仿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父女,拯救大明的神将。她常常会偷偷地凝视赵子龙的侧脸,心中小鹿乱撞,脸颊也不自觉地飞起红霞。她甚至会想,若是将来……若是将来父皇能重登大宝,自己……自己或许可以……

朱由检将女儿的神态尽收眼底,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膝下皇子,或死于流寇,或陷于敌手,早已不存。如今身边,唯有长平这一个骨肉至亲。而赵子龙,这个来历神秘却屡建奇功的年轻人,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更难得的是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觊觎之心。*“此子……真乃天赐我也!”朱由检心中暗忖,*“媺娖对他情根深种,朕又何尝看不出来。若能将媺娖许配于他,招他为婿,将来这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若朕真有不测,交到他的手中,朕……朕或许也能安心瞑目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他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为两人创造一些相处的机会。

赵子龙自然也察觉到了长平公主那毫不掩饰的爱慕眼神,以及崇祯皇帝那带着几分“老丈人看女婿”意味的目光。说实话,长平公主正值豆蔻年华,容貌秀美,性情温婉,又带着皇室贵胄的独特气质,哪个男人会不喜欢?赵子龙也是个正常的青年,自然也会心动。

“这小妮子……确实挺可爱的,眼睛跟会说话似的。”赵子龙有时会这样想,“不过现在可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先把老丈人……呸,先把崇祯这便宜岳父的皇位给稳住了再说。南京那边,可不是什么善地,龙潭虎穴一般。”他强行将绮念压下,眼下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朱由检在南京站稳脚跟,而不是谈情说爱。

经过数日的急行军,他们终于在暮色四合时分,抵达了南京城外的最后一处驿站——淳化镇。再往前,便是巍峨的南京城墙了。

夜宿驿站简陋的客房内,四人围坐在一盏昏黄的油灯旁。王崇恩去打探明日进城的消息还未回来。

“陛下,明日便要入南京城了。”赵子龙压低声音,神色凝重地说道,“依我之见,我们不能一进城就暴露您的身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