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姜云便指着放在他面前的纸张:“将你知道,参与这件事的所有大臣,全部写在上面,一个都不能漏。”
很快,一份名单便落在了姜云的手中,足足十八人,基本上都是文官集团的大臣。
看到这份名单没有武将,姜云倒不算意外,毕竟周国朝堂上,文官和武将,虽谈不上水火不容,但关系也绝不算好。
双方之间没有勾结,倒也正常。
姜云把名单递给身旁的齐达:“和北司一起,捉人!”
……
苗府,大雨蓬勃,苗元星却是坐在书房中,有些坐立不安,此事是他一手策划。
如今事情败露……
苗元星坐在书房内,脸色复杂,很快,外面的院子中,忽然响起阵阵脚步声。
苗元星深吸一口气,拔起书房内的一柄长剑,缓缓推开门。
屋外,许多锦衣卫已经站在院外,领头之人,便是姜云。
姜云身上披着蓑衣,戴着兜笠,看着持剑走出的苗元星,他微微皱眉,缓缓说道:“苗尚书,下官是来请大人回一趟东镇抚司,有些事情,想要问询。”
“大人应该清楚是何事,还请别让下官为难。”
苗元星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姜大人,你也是秀才出身,圣人言:无论家邦,父没子继,以嫡为长。唯此,方能保家室和睦,邦国安宁。不然,则邦域大乱,祸端必生。”
“嫡子继位,乃是祖宗礼法,可陛下本身便是夺嫡登基,已是坏了祖宗礼法,本该矫正。”
“可陛下如今,却是欣赏八皇子殿下,视大皇子为无物。”
“本官虽犯下大错,可却也是为了维护祖宗礼法。”
苗元星大声说着,姜云却是面色平静,缓缓说:“此等大事,不是下官需要关心的。”
“苗大人。”
苗元星苦笑一声,缓缓说道:“我知道,跟你去了诏狱是什么下场。”
说着,他缓缓举起手中的宝剑,说道:“此剑,乃是先帝在我任言官时所赐,名为谏剑。”
“先帝曾言,朝堂上但凡有任何不公,无礼之事,本官都能以此剑劝谏。”
“可惜,当今陛下,却是难以听进本官之言。”
“今日,本官便以死明志。”
“另外,此事和大皇子殿下无关,他对此也并不知情!”
说完以后,苗元星便准备自尽,以保全自己的清名。
文人最在乎名誉。
苗元星明白,自己真要被捉进诏狱,加上自己意图谋反弑君的罪名,自己得被钉在耻辱柱上。
可刚才自己这一番话说完,再加上自尽,兴许能保下一世英名。
后世的文人雅客提及自己,恐怕也得评价上一句:忠于社稷,而非一君。
姜云瞬间上前,捉住了他的手腕。
苗元星无论如何用力,都没法将这一剑刺向自己的脖子:“姜大人!你放开我!你连死都不让本官死吗?”
姜云冷声道:“苗大人,你若是死了,倒是死个清净,本官可是有大麻烦了。”
“你想死简单,进了诏狱,等陛下开了口,各种各样的死法,任你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