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半月,姚嫙才知道古代也有外卖,要不是她外卖的想法告诉元喜,她还沾沾自喜以为是一次创新,是餐饮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呢。
“璇姐,你刚说的外卖送餐服务,别的酒楼,尤其是大酒楼一早就有,不过他们不叫外卖,叫食尚。”元喜一本正经地说。
姚嫙苦笑,古人聪慧,富人贵人们连日用品都是送货到家,别提各种蔬菜瓜果,只是送餐到家,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璇姐,既然他们有送餐,那我们是不是也该有?”元喜问。
她也是听到客人中有人提出,要是能把美食送到家里,足不出户就能吃到,那该多好。
姚嫙想了想,外卖的话包装必须仔细,若是在路上洒了,摔了,都是一些麻烦事。
不过想干好餐饮,还就不能怕麻烦,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最好是有个代步工具,再加上一个保温箱,包装盒要定做才行。
姚嫙看了市场上用的食盒,多是木头或竹子编的,上中下三层的有,也有上下两层,层数可以根据菜品数量来调整,每层最多放两个小碟子,或是装一个大碟子,适合放没有汤汁的,汤汤水水的只能用盅,小盅也能放进食盒,大盅不行,放进去也盖不上。
为了让外卖顺利进行,姚嫙去找了爹爹商量,看看如何改进饭盒,能尽可能保证菜品在盒子里不会倒,不会漏。
姚大年也是绞尽脑汁,最后两人决定用竹子来做饭盒,竹子的可塑性包容性更好,既然要做,就要配套,根据餐具的大小,做对应大小的食盒,在装的时候减少里面的空隙。
“嫙儿,爹爹有句话想和你说。”姚大年看女儿在认真画图,忍不住想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嗯,爹爹说。”姚嫙没抬头。
姚大年叹口气:“璇儿,我们能不能不这么辛苦?”
姚嫙抬眸,注意到姚大年鬓角的白发,似乎明白了什么。
“爹爹累的话,我可以找别人帮忙。”她平静地说。
姚大年摇头:“爹爹不累,可是璇儿你太累,原本我以为你嫁了人能过上好日子,可现在看来,你过得比在家里还要辛苦,我看着心里难受,璇儿,你不愁穿不愁吃,这饭馆咱还是不开,安心在家享福吧。”
张显综好歹是个童生,以后发展不会太差,她公婆又有自己的肉铺,等他们老了,璇儿可以接手他们的肉铺,吃喝不愁一辈子,根本没有比没必要开饭馆受这份罪。
姚嫙忽然想起开业那天,娘亲他们来店里,别人都是笑呵呵的,只有他们是强装出笑脸,当时她还不理解,为何娘家人看她开店却没有她想象中的开心。
“你两个哥哥也和我一个想法,都觉得你一个姑娘家,不用这么辛苦的,这辈子跟着张显综日子不会差,若真是遇到什么困难,你还有爹娘和两个哥哥,不用愁的。”
姚嫙听着哭笑不得,他们的想法不能说有错,可她是不能接受的。
“爹爹,我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我想自己选择怎样活着,而不是受制于别人。”姚嫙严肃地说,眼睛里闪着执着的光。
姚大年不明白,他不理解,但他作为父亲,会永远无条件支持女儿,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璇儿,当爹爹没说,你做什么爹爹都会帮你。”姚大年不舍地看着女儿,他盼来的闺女,才十四岁就嫁了人,他心里难受。
姚嫙鼻子发酸,“谢谢爹爹。”
外卖盒敲定之后,姚嫙着手开始规划路线,尤其是一些老顾客,她登记了他们的住址,方便以后订餐的时候能顺利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