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1+1 傍晚。 归雁组织负责外出挣钱的人,陆续返回小院。 如同往常一样,不少人在巷口碰上,结伴而行。 由于不是推着摆摊车,便是拎着篮筐,看起来声势浩大。 不过,他们这群大多背井离乡的外乡人,却是生活在这条胡同里的最可怜的人。 吃不好穿不暖,三十几号人,全挤住在老白家的那个小院里。 这也是院里家具甚少的一个原因。 得腾出地方,晚上好打地铺。 每每这个时候,一些好心的街坊邻居,总会拿出些不是那么新鲜的蔬菜、家里没吃完的菜饭,让他们带回去。 东西不值钱,却能替他们省下几个伙食钱。 以便有更多的钱寻找丢失的亲人。 早日找到,早日返乡。 他们心怀感激,从不拒绝。 也生不出拒绝的底气。 今天,说来奇怪。 长长的一条胡同,似乎谁家也没有盈余。 当然,人家给是情分,不给是本分。 他们也生不出怨气。 只是纷纷苦笑着,今晚肯定吃不饱——正因为街坊邻居时常相帮,小院里每天做的伙食非常有限。 “哇,谁家在烧肉,好香啊!” “我早闻到了,这味道,我能闻一晚上都不带腻的。” “没看到从进胡同开始,我就狂咽口水么。” “咱们多久没吃肉了?” “嗨,惦记这个干嘛,口腹之欲罢了,寻人才要紧。” 大家纷纷点头。 正是这股寻找亲人的力量,支撑着他们,才能日复一日过着这种艰辛日子。 不过,其实许多人心里总有个念头在萦绕——放弃吧。 太苦了。 他们自己都说不准,还能坚持多久。 距离白家小院越来越近,扑鼻的肉香,也越来越浓郁。 有几人伸长脑瓜嗅,总感觉肉香是从他们的小院里传出来的,但又下意识地否决了这一点。 这不可能。 组织正在策划新一轮外出寻人计划。 钱本就捉襟见肘。 一分一厘都浪费不得。 不过…… 快走到小院门口时,那肉香却一阵一阵扑在脸上。 大家纷纷顿住脚,你看我我看你,感觉匪夷所思。 要知道,眼下还在搞物价闯关,肉这种玩意,一天一个涨。 胡同里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人家,现在都不怎么吃肉了。 “别愣着了,赶紧进门吧。” 邻居刘大叔,端着一只搪瓷海碗,不知何时来到门外,冲他们挤眉弄眼道:“没错,就是你们院在烧肉。 “今天来了个体面人儿。 “人走没多久,来了辆三蹦子,拖来半头猪,还有好多新鲜蔬菜、米面粮油。 “别说你们,我都馋出口水了。 “我今天去食品公司,排老半天队伍,一两肉都没买到,它越涨吧,还越多人买,真是见了鬼。 “那人路子真他娘的野!” 大家都听懵了。 半头猪,好多新鲜蔬菜,米面粮油? 拖来给他们? 呆滞半晌后,不知谁先打头。 大家一窝蜂涌进院子。 嚯! 架在小院一角的大铁锅中,可不正在烧肉? 还是土豆烧大肉块! 难怪这么香。 大家喜出望外,来不及收拾东西,忙不迭冲到灶台旁,睁大眼睛盯着锅里的土豆烧肉可劲打量。 哈喇子狂咽。 “行啦行啦,看又吃不到,还差点火候,多得很哩,今天大家都能吃好。” 掌勺的月季大姐笑呵呵说。 “饭够不?”有人问。 这一块肥膘子肉,他就能下一碗饭。 “喏。” 月季大姐手持锅勺一指。 只见墙边有两个煤炉子开火,上面换上最大号的铝锅,阵阵白烟飘荡着,里面传出很新鲜的米香。 大家喜不自禁,满怀期待,肚子也纷纷咕咕叫起来。 “谁给我们送来的这些好东西?”有人打听。 “这得问白鹭姑娘,今天来个小伙子,什么头来只有她清楚。不过你们也甭去打听了,白鹭姑娘好像有事,准备晚饭时宣布。” 不多时,饭菜上桌。 众人聚在正北房的堂屋里。 今儿还特意从房间里搬出几张桌子,拼凑在一起—— 以往开饭,大家都是去锅里打来,捧个碗在手上吃。 尽管瞅着桌面上的饭菜,五脏庙里都闹翻天了,但见白鹭姑娘有话要说,大家还是强忍着,眼神都落在她身上。 “同志们,有个好消息。” 大家齐齐笑起来,那必须得是好消息。 已摆在眼前。 白鹭扫视众人,指指桌面上的饭菜道:“以后我们的伙食,就按照这个标准来,一天至少有道肉菜。” 啥? 众人齐齐一惊。 以后天天这样? 这年月,老京城人都过不上这种日子啊。 “这话不是我说的。” 白鹭望着众人震惊的表情,含笑道:“我的学长说的。 “今天在家的人知道,就是那个高大青年。” 现场一下嘈杂起来,外出的人,赶忙向今天在家的人打听。 “不是啊白鹭姑娘,你学长是个好人,我们感谢他,可他能送这一次,往后还能常送吗?” “对呀,再有钱的人,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呀。 “我们也不好意思啊。” 白鹭道:“别人不行,他,还真行。 “这点吃喝,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接下来他还会资助我们寻找亲人。” 嚯! 信息量太大。 好多人一时都回不过神。 长期送好吃好喝的不算,还资助他们寻找亲人? 这是天上下来的菩萨吗? 率先捋清楚的一个人,惊诧问:“白鹭姑娘,你学长,他谁啊?” 白鹭微微一笑道:“其实你们都认识。” “啊?!” 大家惊诧,心想,我们哪认识这么牛批的人物。 “你们有些人不也看报纸吗?” 白鹭道:“这一阵子,我还常看见你们三五人聚在一起谈论他。” 嚯!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惊到蹭站起,瞪圆眼珠问: “你说的这个学长,是李建昆,李首富?!” 看见白鹭点头后。 只听啪的一声。 今天外出的人还好,留在家里见过李建昆的人,一时都惊得说不出话。 在门外摆摊的大叔,忙不迭去摸口袋,一个没坐稳,直接摔到地上。 不过东西终于被他摸出来。 众人定眼望去。 是一根有些皱巴的华子。 大叔激动道:“这是李首富发我的烟!” 许多人眼神猛一亮。 “老陈,你又不抽烟,给我给我吧。” “陈叔,我拿东西跟你换!” 大叔谁也没理,好生将烟捋直,收进胸口兜。 一根烟不值什么,但意义非凡。 他得珍藏好。 这个牛批他能吹一辈子。 杨兵道:“像!听白鹭这么一说,还真像!” 白鹭笑骂:“什么真像,就是的,我还能认错?” 事实上,在燕园的时候,她就知道李建昆学长。 某次诗歌大赛后,李学长一鸣惊人,被封为情圣。 当年那些诗歌,她还能念出些经典句子。 “卧槽,我居然跟世界首富说过话?” “我踏马竟然没认出来。” “不能怪我们呀,他帽子加蛤蟆镜,全副武装。” “也不能赖他,以他现在的名气,要是大摇大摆出门,整条街都得堵住。” “白鹭姑娘,他说要资助我们?” 白鹭点头道:“对。” “怎么资助?” “长期资助。” 白鹭说罢,便将学长有意创立慈善基金会,并邀请她负责的事,娓娓道来。 末了补充道: “所以接下来,我可能没太多时间待在家里,不过大家放心,"归雁寻亲"会一直办下去,我接受他的邀请,也是想获得更多资源,这样找起咱们的亲人来,会更有帮助。” “好事好事!” “该去该去,肯定得去!” “哈哈,有李首富相助,咱们成功的希望大多了!” “还不用这么苦。” “这人能处,难怪现在报纸上都说他不坏。” “我提议,大家以茶代酒,遥敬李首富一杯。” 众人同时起身。 咚! 端着碗饭碰在一起。 事说完,白鹭招手示意道:“开饭吧。” 喔—— 这一顿,吃得那叫一个香。 重点是心情愉悦,找回亲人的距离,仿佛无限拉近了。 …… …… 自从一九八六年,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后。 关门歇业的国营单位,倒是越来越多。 在东城,东直门大街上,李建昆托关系,租下了一个临街大院,作为“1+1慈善基金会”的驻地。 众所周知,李建昆是个取名废柴。 名字是白鹭给取的。 一来好记忆。 二来,来源于李建昆对基金会的运营理念——众人拾柴火焰高。 四月中旬的首都,总算迎来一丝春意。 天气也回暖不少。 哒哒哒…… 高跟鞋磕碰在大理石地面上。 白鹭正陪同李建昆做开业前的视察。 如今的白鹭,和在归雁寻亲的小院里,简直判若两人。 穿着一套皮尔卡丹的绛红色职业套裙,领口别着银质胸针,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发髻,小脸上化着精致妆容。 仿佛一下年轻十岁。 恬静的气质也变得高贵起来。 她无疑是会打扮的人,只是在归雁寻亲那边,没有必要。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筹备。 这边已布置妥当。 白鹭从归雁组织带了些有文化的人过来,又从社会上招聘到一些人。 人员应该是够了。 只是这样的基金会,具体该怎么运转,白鹭他们都没有经验。 “其实很简单。” 李建昆一边踱步环顾四周,一边说道:“慈善基金会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当于一个中转站。 “我们吸纳、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再将这些捐赠,落实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上。 “等开业后,第一波捐赠完,会里有钱后,就可以开始甄选帮扶的目标,或者我们自己立项目,比如我曾在媒体上讲过的:在偏远地区建设学校。 “我只有两点要求: “1、基金会的帮扶目标,必须是迫切的、正向的、亟待改善的。 “2、钱必须落到实处,比如建学校,我们可以在当地找承建单位,但账目必须清晰明了,不要找中间人或中间机构,以免导致爱心捐款,被某些蛀虫中饱私囊。” 沙沙沙…… 白鹭手里捧着小本子,认真记录下来。 停笔后,她问:“咱们准备哪天开业?你真邀请了一些富豪过来?能来?” 李建昆笑笑道:“不然呢,逗你开心啊?” “今天几号?”他问。 “四月十二。” “十八号开业吧。” 李建昆忽地想起什么,交代道:“开业典礼要筹备好,在院里搭个台子,台下多摆些坐席,当天肯定人满为患。” 人满为患? 白鹭心说,我怎么这么不信呢。 她相信学长都混成世界首富了,人脉关系肯定不俗,能请到一些人。 但要说能造成人满为患的局面,她真的挺怀疑。 要知道,这个大院,以前是物资局的下属单位,院里常用来堆放货物……想想看有多大。 内地,只怕没几个能称得上富豪的人。 国外千里迢迢,咱这地方还一直被人嫌弃,她觉得那些外国富豪,更可能打个电话来,客套恭贺一番——像国际政治一样。 而不是屁颠屁颠跑过来,还来送钱。 学长少年得志,似乎过于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