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63章 垮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3章 垮掉(1 / 1)

黑色伏尔加行驶在市区街道上。 微凉的晚风从车窗灌进来。 副驾驶座上,张富舒服地眯起眼睛: “搞点卤菜啤酒带回去?” 开车的张贵大赞:“好主意!” 说罢,眼睛便在街道二面搜索起来。 张富伸个懒腰道:“先不急,先搞定老大的事,再晚报亭该关门了。” “哥,你说老大这是要干啥?以前也没这么爱看报纸啊,现在早报晚报全不落下,还得第一时间送到他手上。” “你问我我问谁去,老大的心思是咱们能猜透的?他想让我们知道,自然会说,不想让我们知道,你猜也没用。费那个脑细胞干啥。” …… …… 铁西工人村。 79号楼,二楼,余家。 103厂厂长邓云友,从走廊上的人堆里,跨进屋门。 客厅内,众人想让出个座位。 邓云友摆摆手示意不用,然后环顾房间说: “今天那个什么返聘的事,我听说了。 “我认为余师傅和刘师傅,做得很对嘛。” 众人:“?” “现在这個世道,风气变了,变味了。” 邓云友继续说道:“我就想问问在座的老师傅们,你们还记得咱们工人阶级的使命吗?” 这话使得在场的退休职工们,纷纷面露追忆。 想起往昔的激情岁月。 与此同时,邓云友饱含唏嘘的声音,在耳畔回响着: “那时候日子多苦啊。 “和现在怎么比? “那时候没人把钱看得重。 “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只有一个目标:建设国家。 “我们也确实做到了。 “短短几十年,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日子越过越好。 “咱们103厂,还有家庭吃不饱饭吗? “我就想不通了,明明生活变好这么多,怎么人心却越来越不知足呢?” 听闻这话。 在场不少人面露羞愧。 的确是这样。 吃上粗粮,又想吃细粮,吃上细粮,又想吃肉。 住上砖房,又想住楼房,住上楼房,还嫌不够宽敞。 “咱们工人阶级吃苦耐劳的精神,丢得也没剩多少了。” 陈云友透过屋门扫向走廊。 走廊上的青年人纷纷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 邓云友收回视线,再次落在在场的退休工人身上: “老哥哥老姐姐们,我说个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你们被成功返聘,进入这家华电公司。 “过几天,咱们103厂突然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在岗的小辈师傅们拿不下来。 “厂里希望你们出马。 “可是华电公司那边,也有事干,不放人——人家理直气壮啊,你们拿着他们的高薪厚禄,你们在103厂现在没职务,反倒是在他们那边有。” 邓云友顿了顿,凝视着这些退休工人: “怎么办?” 在场退休职工伱我看我看你。 一时谁都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这种事确实有可能发生,他们之前都没想过。 “这只是一点。 “还有更重要的。” 邓云友语重心长地说: “各位老哥哥老姐姐虽然退了,可厂里现在的那帮青壮工人,谁还不是你们的徒子徒孙? “余师傅、刘师傅、周师傅、吴师傅…… “你们是各个工种的领头人呐。 “厂里的那些青壮,有多么敬重你们,你们不是不知道。 “你们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啊! “好嘛,突然一下子,你们都跑到别的厂去了。 “这股精神还能拧成一根绳吗? “缺了这份精气神儿,好比以前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咱103厂还能拿下吗? “到那天,103厂就是一盘散沙,或许离被合并到其他厂,真不远了。” 别说退休工人们。 在场众人有一个算一个,皆是冷汗直流。 邓云友环顾房间内外: “同志们,咱们103厂以什么立足? “技术。 “只要技术不丢,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危言耸听的话,不可能成真。 “还国企倒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邓云友冷笑一声后,目光柔和地望向在场的退休工人: “当然,我也理解各位老哥哥老姐姐们,想继续发挥余热,为儿女减轻负担的心情。 “这样吧。 “左右你们已经退休,厂里不遇到技术难题,一般你们也清闲。 “上次余师傅同我说的话,事后我认真思考过,响应国家号召搞三产,你们来搞,倒是可行。 “咱厂里有的是地方,可以养鸡养鸭养猪嘛,先不提赚多少钱,往后咱们厂总不至于缺肉吃吧?” 这话一出来。 现场不少人差点喜极而泣。 千年的铁树开花呀。 搞三产这件事,以前不是没人提过,但全被否决。 “本钱呢?”有人兴致勃勃问。 邓云友:“厂里老旧废弃的房屋多的是,改造成猪栏啥的,咱也不缺人力,能花几个钱? “至于崽儿和饲料,大家先凑凑嘛,养大出栏后,总能还上。” 这个有肉吃的话题,引起众人极大兴趣。 现场讨论热烈。 华电返聘的事瞬间被抛之脑后。 …… …… 黄昏时分。 李建昆坐在招待所的办公室里,手里捧着一份《沈阳日报》。 听到门口传来动静。 压低报纸,抬头望去。 冉姿领着几名从特区抽调来的工作人员,抱着一些物料,从门口走进来。 又是一日招聘活动收工。 招聘工作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会一轮一轮地放榜。 招完退休技工大拿,还会招些青壮劳动力。 超级工厂的项目,已正式破土动工,自家公司也需要一些人手。 冉姿走到沙发旁边,呈送上今天的招聘收获。 不等李建昆翻开黑色的硬纸壳文件夹,冉姿也不怕走光,俯身到他耳边说: “老板,有件奇怪的事。” “嗯?” 李建昆只瞟一眼。 深不可测啊。 “103厂今天一个报名的都没有。” “是吗?”李建昆笑了笑。 冉姿大为诧异,怎么还能笑出来? 李建昆又瞟一眼,实在是生理行为不易抗拒,再说,不看白不看…… “不然你以为,我为什么让你把103厂的人先放放。” “啊?您猜到了?” 冉姿睁大眼睛,十分惊奇:“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邓云友是个很可怕的人。” 冉姿:“?” 在铁西区待这么久。 对于邓云友这个人,通过各方面的打探,李建昆已不再陌生。 老实说,像他这类人,这个年代还真不少。 李建昆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报纸,报纸上也有一个。 叫禹作闽。 当然,一九八六年,这位庄主还是媒体的宠儿。 大邱庄今年上报纸的频率非常高,经济发展得好似坐火箭,估计每天去大邱庄学习考察的队伍,不会比前两年去海盐找步星生的少。 这位庄主能耐肯定是有的。 只是,私心太重。 所谓大奸似忠,大伪似善。 有些人私心藏得太深,恐怕连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 邓云友这个人,他对103厂的一切,已经到了控制的程度。 可以说103厂没有一件事,能够在他不点头的情况下,开展进行。 这是对权利的极度痴迷,想要创造自己的小王国。 但是呢,从主流价值观来讲,他未必是个坏人。 很矛盾不是? 然而,人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 李建昆大致和冉姿讲了讲。 冉姿听罢,焦急道:“那可怎么办呀?” 站在老板的角度,她是真舍不得103厂那些技工大触。 而现在的情况,别说103厂没人再报名。 报过名的那些,估计也没戏了。 “别急,邓云友对103厂的控制,持续不了多久。” 冉姿再次一怔。 邓云友做了几十年厂长,地位稳固如山,难道还会突然垮台? 最近? “为什么呀?”冉姿百思不得其解。 “他的思维和认知,已跟不上这个烈火烹油的时代。” 冉姿:“???” 姑娘心说,我也跟不上你的思维。 …… …… 晌午。 103厂,职工大礼堂。 有些年头,这间礼堂没有坐得这么满过。 103厂无论在岗的,还是退休职工,只要还能走动路的,悉数到场。 邓云友是个行动力很高的人。 并且一口唾沫一个钉。 这也是他在103厂威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说过要搞三产。 那么肯定会搞。 这场活动便叫“三产动员暨资金筹集会”。 发言环节已结束。 现在到资金筹集的环节。 礼堂高台居中,摆着一只瓦楞纸箱。 职工家庭每个家庭派出一个人,排队送钱到台上,但凡一份钞票投入瓦楞箱,现场便会响起掌声。 每户家庭拿出五元钱。 童叟无欺。 尽管对于有些家庭而言,这不是一笔小钱,但想到往后逢年过节都能吃上肉,也便不觉心疼。 邓云友的位子在主席台居中,此时没有落座,双手撑在铺就蓝色桌布的组合桌台上,俯瞰着全场,嘴角含笑。 “老厂长,咱们厂子这执行力,也是没谁了。” “听说八厂想搞三产,组织几次活动,因为钱的事情都不了了之。” “咱们厂有些家庭其实也没钱,但架不住咱们团结,借也借来。” “我看呐,还是大家信任老厂长,这才是重点。” “对对,老厂长说的话,啥事出过错?带咱们干的事,啥事没干成?” … 听着左右传来的声音。 邓云友谦虚地摆摆手。 噔噔蹬蹬! 正在这时,礼堂门口急吼吼冲进来一个身影。 大家纷纷侧头望去,才发现是门卫老付。 邓云友提起坐式麦克风:“老付啊,你这搞啥呢,啥事这么慌?” “老厂长,出大事了!” 老付扬起手上的一份《沈阳日报》。 因为礼堂两侧的台阶上都有人,他干脆很没形象地翻爬上高台,遂将手中报纸送到邓云友眼前。 邓云友搭眼望去。 《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