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阳资金链有没有风险完全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
说它“小”,是因为陆阳目前确实拥有极其稳固的短期还款能力。
他期货账户上躺着数千万的巨额浮盈,现金流充沛得惊人。
仅凭这笔钱,支撑未来几个月的巨额房贷月供绰绰有余。
更长远看,一旦房价如他所料迎来暴涨,他完全可以择机出售部分房产,回笼的资金不仅能轻松覆盖剩余贷款,更能带来天文数字般的利润。
从现金流和资产增值潜力来看,他的帝国基石似乎坚不可摧。
但说它“大”,则是因为这看似稳固的基石下,潜藏着足以致命的结构性风险。
那便是他获得贷款的方式本身!
6%的超低首付,接近20倍的恐怖杠杆!
这远远突破了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控的底线红线,是赤裸裸的违规操作!
当然,在纸面合同上,一切都披着合法合规的外衣。
合同金额、首付比例(30%)、贷款利率都写得明明白白,经得起形式审查。
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如果深究资金的实际流向,仔细核对房地产公司内部账目与银行放款凭证之间的猫腻,还有就是房产的实际价值,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阳合同游戏。
陆阳实际支付的钱远低于合同首付,差额部分由开发商通过优惠、返点甚至虚构交易等方式补齐。
而银行则在“充分评估”后,基于虚高的合同总价发放了远超实际价值的贷款!
这种操作,在“潜规则”盛行的灰色地带私下运作,各方心照不宣,自然无事。
但一旦被放在阳光下,被公开质疑、被严格审查,后果不堪设想!
上亿的资金通常是副行长级别审批,行长最终签字。
到时候不仅是陆阳的灾难,更是给陆阳违规放贷的银行相关责任人,以及配合操作的房地产公司的灭顶之灾!
数亿级别的违规贷款,足以引发监管风暴,相关银行高层、风控、客户经理乃至整个涉事银行都将面临严厉追责和声誉扫地!
配合的开发商也会被重罚。
因此,当徐家宏和林永盛拿到陆阳在期货公司的操作记录,确认他拥有强大的即时还款能力后,两人陷入了巨大的挫败和焦虑。
他们发现,常规的“断供”威胁对陆阳无效。
他账上的现金足以支付半年甚至更久的月供!而半年后?房价暴涨已成定局,手握4000套房产的陆阳将一跃成为他们难以撼动的巨鳄!
至于曝光陆阳的合同违规,那就不是他们敢干的事情了。
毕竟,一旦合同被曝光,直接责任人是银行的大佬,不是他们能够得罪的起的。
“该死!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发财?”徐家宏在办公室里烦躁地踱步,眼中满是不甘。
······
几天后,一间私密性极佳的私人会所茶室内。
林永盛和徐家宏再次碰面。两人脸上都挂着心照不宣却又带着几分阴鸷的笑容,空气中弥漫着阴谋与焦灼的气息。
“林叔,不知这次找小侄,有何指教?”
徐家宏故作轻松地端起茶杯,率先开口。
他当然猜到林永盛的来意,但他要逼对方先亮牌。
合作?可以,但得看看林永盛能拿出什么有价值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