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自嘲,道尽了他此刻五味杂陈的心情。
······
在这个草莽与机遇并存的年代,能在中海这片风云激荡之地挣下一份偌大家业的,无一不是嗅觉敏锐、手段老辣的枭雄。
当徐家宏暗中对陆阳磨刀霍霍之时,林永盛也对陆阳这个年轻人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这份好奇,不仅源于陆阳鲸吞东山麓园1000套房产的“壮举”,更掺杂着林永盛自己对徐家宏目的的窥探。
毕竟徐家宏既然已经盯上了陆阳,那么他相信徐家宏总归是有点什么消息才会将目光放在陆阳身上。
徐家宏能够做的事情,他林永盛自然也可以做。
林永盛在中海地产界沉浮多年,关系网络盘根错节。
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很快便拿到了陆阳在中海银行和中海商业银行两家机构的贷款档案。
这效率,甚至比徐家宏还快了几分。
当两份沉甸甸的报告摆在林永盛面前时,他的心情比徐家宏更为复杂。
“十六点六二亿……”
林永盛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中既有对陆阳胆魄的震惊,更有一种极度的妒忌。
“好大的气魄!好狠的手笔!后生可畏……!”
林永盛喃喃自语道。
但商人的本能很快压过了情绪,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地浮现:如此巨债缠身,陆阳的命门究竟系于何处?
几乎与徐家宏同步,林永盛的目光也死死锁定了同一个地方——东新区国泰期货公司。
根据陆阳银行转账记录,陆阳的资金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东新区国泰期货公司。
对于林永盛、徐家宏这类与银行系统关系深厚的传统商人来说,获取银行内部的贷款信息,虽需费些周章,却仍在他们熟悉的规则和人情网络内可以操作。
然而,期货市场,对他们而言却是另一个光怪陆离、充满赌徒和疯子的陌生世界。
他们本能地鄙夷那个圈子,平日里避之不及,自然谈不上建立有效的高层人脉。
上层路线走不通?没关系。蛇有蛇道,鼠有鼠道。
在这个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内控松散的年代,金钱就是最直接有效的通行证。
林永盛和徐家宏,心照不宣地将触角伸向了期货公司的下层:
比如前台交易员和客户经理,这些人直接接触客户账户,日常工作中瞥见、记录关键数据易如反掌。
丰厚的信息费足以撬开他们的嘴。
还有就是后台运维人,这些人掌握系统核心权限。
此时许多系统的安全防护形同虚设,内部人员查看甚至导出特定客户记录并非难事。诱人的报酬或承诺总能找到突破口。
在真金白银的猛烈攻势下,防线迅速瓦解。
关于陆阳在国泰期货账户的关键信息,重仓做多沪铜、大致的建仓成本线、当前令人瞠目的浮动盈利规模。
如同被剥开的洋葱,一层层呈现在了林永盛和徐家宏的案头。
这信息虽非精确到分毫,却足以让他们看清陆阳在期货市场上的“印钞”能力,以及评估这能力是否足够支撑那16.62亿的债务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