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婶婶。” 杨峥顿了顿才招呼完这一句。 前世他对这个实际跟自己同龄的婶婶根本喊不出口。 因为这位小婶婶李绣蓉,不仅跟他同龄,还是他的初中同学! 但并不是一个班的。 否则他怕是现在都喊不出口。 “不行你就喊姐姐吧。” 杨家旺瞥了一眼他手上的烟,乐呵呵的说了一句。 “瞎说什么呢!” 李绣蓉没好气的拍了他一下,而后含笑对杨峥点了点头。 “那我不是得叫你姐夫?我怕我爸会打死我。” 杨峥也开了个玩笑,边给杨家旺发了烟,又示意道:“进去吧,就是这个包厢。” 杨家旺颇为惊奇的看了他一眼。 他印象中的这个侄子,可不是能这么大方开玩笑的性格。 而且看这递烟的熟练动作,显然不是新手。 他接过烟,顺口说了一句:“这玩意能不抽最好就不抽。” 而后又给一旁的李绣蓉递了个眼神。 李绣蓉不明所以的看着他。 杨家旺翻了个白眼:“红包啊!没看小峥已经自己当家作主了吗?红包直接给他就行。” 这种长辈大概就是小孩的最爱。 “哦哦。” 李绣蓉这才反应过来,连忙从包里拿出个红包递给了杨峥: “那个,小峥,恭喜你……考了这么高的分数。” 一句话说的吞吞吐吐,贺词也是说的奇奇怪怪。 杨峥有些忍俊不禁的接过了红包,道了句谢:“谢谢婶子。” 杨家旺则是一脸无语的骂了句:“傻哔娘们!” 李绣蓉当即回骂道:“你才傻哔呢!你全家都……” 说到这,她顿住了。 而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杨峥一眼:“我就是骂他,没有别的意思。” 杨峥点点头:“嗯,我知道,这个全家是虚拟的全家,不涉及现实。” 李绣蓉愣了愣,尴尬一笑。 杨家旺则是“哈哈”出声。 他上前揽住了杨峥的肩膀,边往包厢走去边说道: “你小子现在挺幽默啊,交女朋友了没?要不要叔给你……” 说到这,他忽的停下了。 看着包厢里的陈林夫妇,面色变的有些局促。 “陈老师,吴老师。” 杨家旺尬笑着打了个招呼。 他这句老师不是那种客套的叫法。 而是陈林真做过他老师。 在他初中的时候,陈林在他们老家镇上任教,他正好撞上。 而那个时代的老师,对学生来说,真就是“天地君亲师”中的“师”。 所以哪怕杨家旺到了现在这个年纪,看到陈林都还有点心虚。 “嗯。” 陈林淡淡的应了一声。 作为一个老师,对于这种该溜子式的人物肯定是厌恶的。 然后……他自己儿子就成了这种人。 堪称是天道好轮回。 包厢里气氛变的有些尴尬。 杨峥正想着要怎么缓解一下时。 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 “都谁到了啊?” 随着声音出现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身影。 “陈行来了啊。” 杨家旺率先招呼了一声,迎上去递过一根烟。 态度显得很是殷勤。 来人是小舅陈海,会南农商行的副行长。 在小县城里,这已经是值得很多人巴结的人物。 前世杨家旺买了红星路那块地后,就是走了陈海的关系,贷款把楼建起来的。 “小舅。” 杨峥也喊了一句,发了一包烟。 陈海对杨家旺点了点头,没说话,然后看向杨峥: “小峥可以啊,竟然能考625分,这在咱们会南,应该能进前十了吧?” 杨峥笑了笑:“前五,正好第五。” 这是他们班主任告诉他的。 陈海也笑了笑:“不错,可比我当年强的多,希望以后也能比我混的好。” 杨峥没搭理这句,只是问道:“小舅妈呢?没一起来吗?” 陈海摇了摇头:“我上班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她不行,得等下班。” 听出来了吧? 优越感很强。 陈海也的确是那种无时无刻都喜欢彰显自己优越感的人。 但除了这点不讨喜之外。 其他都挺好。 很重感情。 亲戚朋友有事,他能帮的就会帮。 前世还主动提出帮杨峥弄进银行系统。 是杨峥自己没同意。 总的来说,已经到场的这三家人,再加上小姨陈欣。 都属于是那种有点小问题,但没有大毛病的普通人。 而大伯杨家和一家,还有三个姑姑家,那就……比较奇葩。 几年前,杨峥的爷爷还未去世时。 家里有几亩田因为修路被征用,得了十来万的补偿金。 同村被征用田的人家不少,这事自然也就传开了。 大伯和三个姑姑不约而同的打起了那笔补偿金的主意。 大伯要钱的理由很硬核——我穷。 三个姑姑的话,就委婉了很多。 因为她们是女儿,而且已经嫁人了。 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儿敢找娘家要钱,那是会被戳脊梁骨的。 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她们很快想到理由: 当年她们出嫁时,嫁妆就几床被子,一分钱都没有。那时候家里没钱也就算了,但现在有钱了,她们要求补一份嫁妆。 哪有嫁出去十几年了还要嫁妆的道理? 爷爷直接拒绝了。 但三个姑姑岂会善罢甘休? 她们把自家孩子,一起扔爷爷家去了。 而那时正好杨峥还在爷爷家里住。 她们也是以此为理由:孙子都能带,外孙就不能?现在可是提倡男女平等的! 爷爷是个讲道理的老实人,对这个理由无法反驳。 可一下好几个孩子挤在家里,他们老俩口怎么照顾的过来? 被闹腾了一段时间后。 爷爷终于妥协了。 他给三个姑姑每人补了两万块的嫁妆。 这才得了清静。 值得一提的是,杨峥在爷爷家住的时候,杨家兴每月都有给生活费。 不然奶奶王莲表示:不带! 这件事是三个姑姑提倡男女平等的时候。 而前年,爷爷生病住院时。 奶奶王莲要儿女们摊派医药费。 三位姑姑表示:我们是女儿,而给父母养老看病那是儿子们的事,所以我们随便出点钱,那都已经算是孝顺。 最后10万左右的医药费。 杨家兴出了4万,杨家旺出了4万,大伯杨家和出了1万,三个姑姑每家4000。 杨家和也是儿子,为什么出这么少? 因为他说:我没钱。 同年,爷爷病逝。 丧葬费预计也是10万左右。 一样的出钱比例? 想太多。 这次是杨家兴出了5万,杨家旺出了5万。 杨家和还是一样的说辞:我没钱。 而三个姑姑则表示:我们都嫁出去了,这边都叫“外家”了,能回来参加丧礼就算孝顺。 说实话,这个说法在他们老家农村这边并不算过分。 这边家里老人去世,一般也就只是儿子负责。 儿女回来吊丧,属于是客,给礼金就行。 毕竟分地分房的时候,女儿也确实没份。 所以只是如此的话,她们还不算多奇葩。 而她们奇葩的是:在丧礼结束后,提出要分礼金。 理由是:爷爷住院时,她们也凑了医药费。 杨家旺直接就提刀把三家人全赶走了。 是真拿着菜刀赶人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