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郁东刚才还在暗暗责怪程时太冷血,段守正伤成这样,他却着急回去。
现在才明白,程时是赶着回去报仇。
程时平时一副万事不放心上的样子,让人以为他好欺负,其实被触到逆鳞时的狠决劲儿,简直像个活阎王。
蒋郁东想了想:“好,要我帮你做什么。”
程时:“我给你列个清单,你去帮我把元件弄回来就行。既然国产的做不到,那就索性不用国产的。最好用二手元件,让人没法追溯源头。而且这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不然他就直接叫卢再雪和林雪霁帮忙了。
蒋郁东:“好。”
程时回去后就闭门谢客,开始设计机器狗的图纸,列清单。
大家虽然习惯了他这么干活,可是不明白什么能让他放下手里的机床研发来做。
虽然都很疑惑,却没有人敢打搅询问他。
大家都笑称程时跟古代的高人大侠一样定期就要“闭关修炼”。
程时从来没有觉得这么难。
因为之前做的东西都可以慢慢来。
现在这个事,他不能等。
因为不把这个仇报了,别的任何事,他都没心思做下去。
可是现在缺的东西太多,做出来的东西性能肯定远远比不上后来的。
就光动力这一块,就让程时很恼火。
我国跟敌人的边界都是高原,大片的无人区,而且地形复杂,上坡下坡,本来就很消耗能量。
就算是冒着被对方发现的危险,运到边界线上再放,机器狗也跑不到敌人的军营就没电了。
如果电池不行,那不做纯电的,做混合动力和纯燃油发动机呢?
就可以克服电池容量太小的短板。
后来的机器狗不用燃油发动机,是因为噪音太大,不利于隐蔽,就算考虑作为民用服务机器人,也要适应室内或居民区等对噪音敏感的场景。
可是他现在完全不用顾虑这个问题,因为现在机器狗要走的基本是无人区。
所以,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混合动力和燃油发动机中二选一。
现在主流的小型燃油发动机,比如霓虹的,最小重量100kg,热效率约20%。理论上,油箱容量30L,如果只有油的自重22公斤,理论续航时间为400小时。按照速度5km/h时可计算,续航可以达到2000公里。但是实际上发动机自重和油箱就已经达到120kg,再加上机器狗其他设备,总重达到200公斤,续航距离变成三分之一,就是700公里,这还是平地上,不考虑爬坡,坑坑洼洼。所以实际上压根达不到那么远。
混合动力方案,电池加上发动机,总重量比纯燃油的还要高,续航距离会不增反减。
所以,只有研发小型发动机,减小发动机自重,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才有可能实现。
小型发动机需要的精密轴类零件加工,他倒是可以自己解决。材料也可以用铝合金或者镁合金加碳化硅涂层。
但是微处理器性能难以实现实时燃油喷射控制。现有的传感器也无法实现空燃比闭环控制。
如果用简易电喷系统呢,开发开环控制算法,通过脉宽调制控制喷油器,缩短响应延迟。
用机械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热电偶替代后来的传感器。虽精度不足,但能满足基本控制需求。
或者,用太阳能电池,机器人白天充电,晚上跑,反正没有时限,只要能到就行。
但是这样一来,不需要发动机和油箱,自重就能减轻很多了。
要是有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