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关于综合航电的资料,那些颠覆性的理念,此刻在他脑中和“飞行风洞”的概念连接了起来。
他突然开口:“厂长,理论上……是可行的。”
所有人的视线都转向他。
“要实现这种实时数据解算,需要极高的机载计算能力和数据总线带宽。传统的联邦式航电架构做不到,因为数据被不同的黑盒子锁死了。但是……”沈青云深吸一口气,“如果我们采用分布式模块化航电架构,把所有传感器和计算机都连接在一个高速数据网络上,算力可以集中调配,数据可以全局共享。这就像给飞机装上了一个中央大脑。这个大脑,有足够的能力去运行杜宇泽说的那种复杂算法。”
他越说越清晰,思路也越来越顺。
“我们这几天做的物理改造,屏蔽电磁干扰,只是第一步。杜宇泽给我们的那份资料,才是核心。那个‘综合航电’,就是‘飞行风洞’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老李愣住了。他看着沈青云,又看看杜宇泽。他感觉自己像个傻子。原来这两个年轻人,早就在他看不到的层面,把所有事情都串联起来了。他们解决的根本不是一个电磁干扰问题,他们是在为今天这个疯狂的计划铺路。
王副厂长的脸色变了又变。他原本以为这只是杜宇泽一个人的狂想,但现在,连他最看重的技术骨干沈青云都站了过去。
他感到了动摇,但职责让他必须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好,就算你的航电系统能实现。试飞员呢?谁敢飞一架用这种方式验证过的飞机?”
“我来飞。”
一个声音从会议室门口传来。
所有人转过头。一个穿着飞行夹克的男人倚在门框上,身材挺拔。他是空军派驻厂里的首席试飞员,陆秉舟。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听了多久。
陆秉舟走了进来,他没看王副厂长,也没看杜宇泽,而是径直走到沈青云面前。
“你刚才说的那个‘中央大脑’,能让飞机变得更聪明吗?”
沈青云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点头:“理论上……是的。它能更早地预判危险,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替飞行员做出最优选择。”
“比如,在失速的边缘,它能帮我稳住飞机?”
“是的,通过精确的控制律……”
“好。”陆秉舟打断他,然后转向王副厂长,“这个项目,我接了。”
“陆队!你胡闹什么!”王副厂长大惊失色,“这是厂里的项目,不是你们空军的!你没有权力……”
“我当然没有权力决定厂里的项目。”陆秉舟笑了笑,“但我有权力决定我飞什么,不飞什么。厂长,实话跟您说,现在的JY1,飞起来像一头倔驴。你们的飞控,笨拙得像上个世纪的产物。如果这个姓杜的小子,真能给它换个聪明的脑子,别说拿它当风洞飞,就是让我去大气层边上跳舞,我也愿意。”
他拍了拍杜宇泽的肩膀。
“小子,我不管你用什么算法,什么风洞。我只问你一句,你做的东西,能让我的飞机在被导弹锁定时,比对手快0.1秒做出反应吗?”
杜宇泽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我的目标,是让对手的导弹,根本没有机会锁定你。”
陆秉舟的眼睛亮了。
王副厂长颓然坐回椅子上。他知道,自己已经输了。他面对的不是一个技术狂人,而是一个由狂人、天才和疯子组成的联盟。
“你们……你们要写详细的报告。技术方案,风险评估,每一步的验证计划……一份都不能少。”他的声音干涩。
这已经是变相的妥协。
杜宇泽没有再多说一个字。他拿起桌上的文件,和沈青云对视一眼。
会议结束了。
走出会议室,走廊的窗外,巨大的总装车间里,JY1的银灰色机身静静地停放着。
“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沈青云问。
“在我兑换那份航电资料的时候。”
“你从一开始,目标就不是解决干扰?”
“干扰只是皮肤病。”杜宇泽停下脚步,“我要的是换掉整个骨架和神经。现在,只差一个心脏了。”
“心脏?”
杜宇泽没有回答。他脑中浮现出系统界面里,那个被他暂时忽略的选项。
【可控聚变小型化引擎技术原理-100000积分】
那才是屠龙之术的终点。
他转过身,对身后的沈青云和老李说。
“把那份报告给我。三天不够,那就一个星期。我要看到‘飞行风洞’的第一版软件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