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南疆考古老人带着队学生来测“秋分光”。仪器显示,此刻兰草坡的光照角度,与晋代帛书残片出土时的秋分日完全相同。“这是光阴的回环,”老人指着阳光在地上投下的树影,“就像故事仓里的籽实,看似静止,其实在悄悄平衡着过去与未来。”
意大利纪录片导演发来张海报,是《风的答案》秋分特别展的宣传图:画面中央是杆平衡的秤,一端是青峰山的兰草,一端是巴黎的铁塔,秤杆上写着“所有故事,终将找到自己的重量”。附言说,有位观众在展场留言:“原来平衡不是静止,是让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位置。”
暮色里,夏听听坐在故事秤旁,看孩子们把平衡的籽实装进玻璃瓶,贴上“秋分平衡”的标签。小宇突然指着天边的晚霞:“娜姐,你看那云彩,像不像故事秤的秤杆?”果然,天边的霞光正连成笔直的线,两端的云团一边像兰草,一边像鸽子,在暮色里稳稳地悬着。
夏听听望着平衡的霞光,突然想起五年前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那时总担心故事讲得“偏”了,如今才懂,所谓平衡,从不是削足适履的将就,而是让青峰山的根扎得深,让远方的枝叶伸得远,在光阴的秤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刻度。
时光故事馆的灯亮起来时,张姐端来用秋分露泡的兰草茶,茶杯摆成整齐的两排,像给平衡的日子敬茶。“尝尝平衡的味道,”她笑着说,“里面有夜的凉,昼的暖,还有故事不慌不忙的甜。”
窗外,老槐树的叶子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影里,像被秋分线温柔地分开。夏听听知道,这样的平衡会慢慢被打破,昼渐短,夜渐长,但故事秤上的重量永远不会偏——因为青峰山的根在土里扎得越深,就越能接住远方飘来的故事,让每个秋天,都长成平衡的模样。
而那杆故事秤,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在说:别急,平衡不是终点,是让故事走得更远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