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夜晚降临,龙城大学法律系男生宿舍211室只亮着一盏台灯。陈秋铭靠在床头,手机屏幕的光映亮了他略显疲惫却带着温柔笑意的脸。屏幕上,是黎晓知发来的消息,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思念。
“铭,龙城晚上冷吗?我这里下雨了,听着雨声弹琴,忽然就好想你。”
附上了一张照片,窗玻璃上凝结着水珠,窗外是原州霓虹模糊的光晕。
陈秋铭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细微而持续的酸软。他飞快地打字回复:“这边还好,就是风大。刚写完一节教案,宿舍里就我一个人,也挺想你的。”
距离,就像是无声的潮水,在安静的夜里悄然上涨,漫过心房。文字似乎已不足以承载这份汹涌的思念。他几乎是下意识的,点开了视频通话的按钮。
铃声只响了两下就被接通了。黎晓知的脸庞出现在屏幕里,她似乎刚洗完澡,长发湿漉漉地披在肩头,穿着柔软的居家服,背景是她原州出租屋里那间熟悉的、摆放着有些破旧钢琴的小客厅。
“铭!”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惊喜,眼睛弯成了好看的月牙。
“小四,”看着屏幕那端的人,陈秋铭觉得一整天的疲惫都消散了,“在干嘛呢?”
因为黎晓知在家里是第四个孩子,上面还有三个姐姐,所以陈秋铭习惯爱称她为“小四”。其实是四个姐姐,但是有一个在小的时候送人了,她父母那想要儿子的梦最终还是破灭了。
“刚练完琴,准备看会儿书。你呢?累不累?”她的目光细细描摹着他的眉眼,仿佛要透过屏幕抚平他眉宇间的倦色。
“看到你就不累了。”陈秋铭笑了笑,语气低沉而温柔,“就是……特别想现在就能见到你。”
“我也是……”黎晓知的语气低落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我们好像总是隔着屏幕。龙城和原州,看着不远,怎么见一面就那么难呢?”
这句话像是一根引线,瞬间点燃了陈秋铭内心深处积压的所有冲动。一个疯狂的念头不受控制地窜了出来,并且迅速生根发芽,变得无比坚定。
他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晚上九点半。
“小四,”他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冷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你明天上午有课吗?”
“有啊,十点开始,在钢琴班带小朋友。怎么了?”
黎晓知有些疑惑。
“没什么,”陈秋铭的嘴角勾起一个神秘的笑容,“就是突然很想吃原州中心路那家老字号的焖面了,记得你上次说特别好吃。”
黎晓知被他这跳跃的思维逗笑了:“馋猫!那么远你也吃不到呀。等你下次来,我带你去吃。”
“好,说定了。”陈秋铭的目光紧紧锁着屏幕里的她,仿佛要将她的样子刻进心里,“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明天还要上课。”
“嗯,你也是,别熬太晚。”黎晓知依依不舍地叮嘱。
挂断视频,陈秋铭脸上的笑容瞬间化为行动力。他猛地从床上跃起,迅速打开手机APP,查询龙城前往原州的火车票。最近的一班夜车是晚上十一点二十的,硬座和硬卧都已售罄,就连价格稍高的软卧也没有票了,只有站票。他毫不犹豫地点击购买、支付成功。
接着,他以最快的速度往背包里塞了几件换洗衣物、充电宝,以及那个装着两人合照的相框——他想着,要给她一个惊喜,把这个放在她的钢琴上。
锁好宿舍门,他快步走出校园,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龙城火车站。
夜晚的火车站依旧人流不息。陈秋铭取票、进站、候车,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直到坐上那趟开往原州的绿皮火车,蜷缩在角落里,听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哐当——哐当——”,极端讨厌烟味的他被迫忍受着车厢连接处吸烟者的吞云吐雾,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他竟然因为一时汹涌的思念,就如此冲动地踏上了夜奔数百里的旅程。这完全不符合他平日里沉稳内敛的性格。可是,胸腔里那份炽热的期待和即将相见的喜悦,冲刷掉了所有理性的考量。
车窗外的城市灯火飞速后退,最终融入一片广阔的黑暗,只有偶尔闪过的零星灯光提示着村镇的存在。在这静谧而单调的旅程中,往事如同窗外的风景,一幕幕掠过心头。
他想起了和黎晓知的初遇。
那时的他对自己的法律专业兴趣寥寥,却很喜欢历史。和张得民一起创建了历史爱好者社团,并且担任了第一任社长,大三那年的社团周年庆,他们制作了一个纪念视频。就是在那个视频的祝福里,他无意间捕捉到了一个身影——一个穿着白色上衣、蓝色牛仔裤的女孩,举着标语略有害羞地说着祝福的话。
就那么一眼,陈秋铭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指着屏幕问身边的社员:“那个女孩是谁?”
有认识的人告诉他:“哦,她叫黎晓知,历史系刚入学的大一学妹,朝鲜族,挺文静的,钢琴弹得特别好,是你喜欢的类型。”
后来,在社团的读书分享会上,他主动走过去和她打招呼,并且希望对方做自己的社长助理,没想到她竟然答应了。
从那以后,两人因为社团工作的事情渐渐熟络起来。他发现这个看似柔弱的学妹,内心有着极其丰富的世界和对历史独到的见解。他们一起泡图书馆,一起讨论历史事件,一起在校园的梧桐树下散步。他被她那份安静的力量和艺术的气质深深吸引,而她则仰慕他的才华、正义感和偶尔露出的桀骜不驯。
相知,相恋,一切都水到渠成。那段时间,成了他们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黎晓知总是说我很幸运,刚来大学就遇到了你。你也很幸运,即将离开大学的时候遇见了我。遗憾的是,我们一起在学校相处的时间太短。
毕业后,现实的压力扑面而来。陈秋铭考取了新州市的公务员,而黎晓知则因为母亲希望她留在身边,回到了家乡原州,在一家艺术培训中心当起了钢琴老师。
异地恋的艰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不同的生活节奏、无法及时分享的喜怒哀乐、还有那些需要对方却只能靠冰冷文字传递温暖的时刻,都让这段感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淡淡的疲惫。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他们相约,要一起努力,最终在龙城团聚。
陈秋铭率先实现了承诺,成功考入龙城大学任教。而现在,他正奔赴原州,去见他朝思暮想的姑娘,去给他们的爱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火车在晨曦微露中驶入原州站。陈秋铭几乎一夜未眠,却丝毫不觉得困倦,反而精神亢奋。他走出车站,深吸了一口原州湿润的空气,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黎晓知工作的钢琴班。
上午十点,优雅的钢琴声从一间明亮的教室里流淌出来。黎晓知正专注地指导着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弹奏练习曲,声音温柔而耐心。
就在这时,教室的后门被轻轻推开了一条缝。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悄然出现,他背着双肩包,手里还小心地抱着一个用软布包好的相框。
最先发现他的是坐在后排等待的家长们和几个好奇的小朋友。他们疑惑地看着这个不速之客。
黎晓知背对着门,并未察觉。她握着小女孩的手,纠正着她的指法:“对,轻轻落下,手腕要放松……”
陈秋铭没有打扰,只是静静地倚在门边,目光贪婪地描摹着那个他思念了无数个日夜的身影。她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针织衫,长发松松地挽起,露出纤细的脖颈,专注教学的样子散发着一种宁静而知性的光芒。
忽然,一个小男孩忍不住好奇,指着门口大声说:“黎老师,有个哥哥找你!”
黎晓知闻声转过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