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昨晚根本没进过书房,更没碰过纸笔。
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两点十七分,和母亲生前每天停笔的时间分毫不差。
“沈老师?“
苏晚萤的声音从解剖室门口传来时,沈默正对着显微镜发呆。
她手里抱着一摞尸检报告,发梢沾着晨露:“你这三天写的报告......“她抽出最上面一份,翻到签名页,“看这个#39亡#39字的钩,和你以前的笔锋不一样。“
沈默凑近看。
黑色水笔在“亡“字末尾拖出一道逆时针弧线,像片被风卷起的柳叶。
他想起母亲的日记本,每个“死“字都被小心地改成“走了“,连钢笔尖在纸背压出的凹痕都是同样的弧度。
“我调了你最近的手写稿。“苏晚萤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对比图,“所有#39死亡#39都被写成#39走了#39,和你母亲2013年日记里的回避机制完全吻合。“她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点,“更奇怪的是,这些字的行间距......“
解剖室的门被推开,小舟扶着门框喘气。
她的手指快速比划着,眼尾泛红:“纸在哭。“翻译器里传出机械音,“它觉得,写的人已经不是写的人了。“
林导是带着笔记本电脑来的。
监控画面里,凌晨两点的书房,沈默背对着镜头坐着。
左手压纸,右手执笔,笔尖移动的速度和母亲生前写作录像完全同步——每写七行,停顿0.7秒,抬手摸耳垂。
写完一页,他对着信纸轻轻吹了口气,像母亲生前安抚墨迹时那样。
“他不是被附身。“苏晚萤盯着画面低声说,“他是被#39养#39回去了。
就像旧毛衣穿久了会记住体温,这些信纸记住了她的书写节奏,现在要把他改造成新的写信人。“
沈默的解剖刀划开一片旧信纸。
这是从母亲书桌里找到的,在抽屉最底层压了七年。
显微镜下,纸纤维的间隙里,极细的蛋白质沉积排列成微型心跳波形——和母亲生前的心电图,一模一样。
“立刻封存我所有手写记录。“他对着手机吼,林导的惊呼声从听筒里漏出来,“它不是想让我寄信,是想让我变成她——一个永远等不到回信的写信人。“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
解剖室的灯光照在书桌上,那个泛黄的信封边缘微微翘起,像一只正在呼吸的唇。
沈默望着它,突然想起父亲信里的话:“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个,说明你离真相更近了一步。“
他摸出手机,按下苏晚萤的号码。“能帮我个忙吗?“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我需要借你博物馆里的......我父亲生前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