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打开头灯,顺着井壁缓缓下降。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尘土混合的陈旧气味。
下降到大约十五米的位置,他的光束捕捉到了一丝异样。
在光滑的水泥井壁上,有一道极其规整的、被水泥重新封死的门缝轮廓。
门缝边缘,几片斑驳的红漆碎屑在光下若隐若现——那是八十年代国营商场“夜市金街”柜台的统一涂装。
这里,曾经有一扇门。
沈默取出一罐荧光喷剂,均匀地喷涂在门缝周围的墙壁上。
随后,他关掉头灯,打开了手持紫外光灯。
幽紫色的光芒下,骇人的一幕出现了。
从他所在的三层位置往下,一行行原本看不见的楼层标识,以倒序的方式,从水泥深处渗透出来,发出鬼火般的光芒。
B3、B2、B1、G、1……
这些标识仿佛不是被覆盖,而是在被一种逆向的时间流“补全”。
空间,正在从一个不存在的“未来”,向着已知的“过去”生长。
为了验证那个在脑中盘旋已久的猜想——“质疑触发”机制,沈默回到地面,与等在那里的苏晚萤一起,设法接通了货梯的备用电源。
电梯轿厢里,气氛凝重。
沈默看着苏晚萤,故意用一种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这楼根本就没有B3,所谓的B4更是无稽之谈。”
话音刚落,电梯猛地一震,随即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骤然下坠!
紧急制动系统毫无反应。
然而,沈默口袋里的高精度加速度计却显示出一条诡异的数据曲线——它并非自由落体。
在下坠了约6.8米后,整个电梯出现了长达0.7秒的悬浮停顿,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托住。
就在这停顿的瞬间,原本熄灭的楼层显示屏“滋”地一声亮起,猩红的两个字符浮现出来:B4。
电梯门平稳地滑开。
门外不是地下室,而是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
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式收音机,上百个喇叭正同时播放着同一段新闻录音,沙哑的男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
“……本市关于个体经济的整顿工作正稳步推进,对于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的违规摊贩,将予以坚决取缔……”
苏晚萤的呼吸一窒:“我查过资料,这是1983年4月17日晚上的地方新闻广播。就是那天,新华百货的地下夜市被永久封停。”
他们没有久留,迅速退出了那个诡异的空间。
回到车上,沈默立刻调出了最后一名失踪维修工的通话录音,那是他失踪前打给调度中心的最后一通电话。
沈默将音频导入电脑,过滤掉电流杂音,将背景音放大到极限。
在维修工惊慌的呼喊声中,一个极其微弱、极其短暂的声音被捕捉到了。
一段持续了不到0.3秒的、新生儿的啼哭。
沈默浑身一震,猛然想起了苏晚萤之前提过的,关于新华百货的一个早已被人遗忘的民间传闻——当年地下夜市被封停时,有一个即将临盆的孕妇摊主,在混乱中早产,母子双双夭折。
线索串联起来了。
他立刻将新华百货的原始施工图残页与从城建档案数据库里下载的扫描件进行比对。
图纸被多次修改,布满红蓝铅笔的痕迹。
终于,在一份被涂改得面目全非的B3层通风管道设计图的角落里,他发现了一行几乎被磨掉的铅笔小字。
“B3夜市,87摊位,孕妇陈××,急救记录存档编号:M19830417。”
他找到了源头。
那个残响的核心,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一个母亲和她未出世孩子的绝望。
沈默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市档案室的夜间值班电话,想要核实那个编号。
电话那头,只有长久的、死寂的忙音。
就在他准备挂断的瞬间,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新短信弹了出来。
发送号码是一串乱码。
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想查的记录……今晚三点,档案室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