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慌忙下跪请罪,承平声音不高,威怒隐隐:“诸位不单是朝廷肱骨,更是本王的长辈、本王的亲朋好友,本王信任你们,可你们呢?装巧卖乖、媚上谄谀,党同伐异、争权夺利!不过三年、竟推劳抢功、畏责怕难,有好处呼朋引伴蜂拥而至、没好处一推四五甩手不理,怎么真当本王是昏庸傀儡任尔等左右么!”
众臣讷讷不敢言。承平站起身,绕过桌案走下台阶:“君子和而不同,同朝为官难免有些龃龉,可你们该知道,你们是替百姓、替朝廷做官,没有片铜半米是你们能动的!回去好好约束下面的人,南征势在必行,胆敢在这关头内斗掣肘,无论是谁,尽斩不恕!”
众臣连连称是,承平这才叫他们退下。众臣离开后,李温慢慢走上前,承平转头看他:“怎么了?”
李温想了想,问:“这三年除京都朝廷原本人马外平、卫、燕、青乃至夷狄许多人入朝,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加上这几年太平无事、有些繁华相貌,财利一显、大家心思也动了起来,父王将他们找来除了说南征的事就是为了敲打他们吧?可师父决不是这种人,他又与南征无关,父王为何还要召他来一起挨骂呢?”
承平解释道:“南征事关全朝,怎会与陶希仁无关?他乃前朝遗臣、儒门掌舵,又是先帝挚友、瑞安王亲师,南征的事于公于私都要叫他知道,否则岂非对他不敬?至于留着他挨骂,他为人本就清傲、瑞安王去后更有些孤戾,我若只将他放走、别人岂非更不容他?”
李温了然:“原来如此,可就是不知道师父会不会理解……”
承平笑道:“你也太小看了他,南边傍着公主和玉玺同咱们对峙、又忽悠着南边的儒生们另立山门,南边学坛炒作一团、北边儒门却丝毫未乱,你师父岂是常人!”
李温垂下头:“可师父对我好像不似以前那样亲近了,母君几次见他他都拒之门外……”
承平知陶希仁对自己家心怀芥蒂,只得道:“他为人本就如此,先前同你母君吵闹的时候你还没见呢!不必放在心上。好了,今日熹儿在家中休息,趁时间还早,咱们去拜过你祖父祖母、早些回家吧!”
第257章 游水
父子二人回到家中时已是傍晚,李淳也完成了课业、正腻在赵熹身边说些学堂趣事。如今李淳仍由吴先生教导,不过承泰家李潇和定居京都的燕无异儿子燕唳与他年纪相仿、三家离得的又近、便每日接来和李淳一同上学,也好有个陪伴。李淳本就聪慧,李潇和燕唳又还调皮,李淳常常向赵熹讲述自己又受了哪些夸奖、李潇又做了哪些蠢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