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徐吉标传> 第二十六章:运输线上 革命意志闪光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运输线上 革命意志闪光芒(2 / 2)

在漫长而孤独的航程中,他们交流的不仅仅是运输任务的细节,更多的是对革命胜利的憧憬。那些在船头轻声谈论的理想,在烛光下分享的对未来新中国的期盼,成为他们在艰难岁月中坚守的动力。他们虽以假夫妻之名开展工作,可在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彼此间建立起的信任与情谊,却如同真夫妻般深厚且坚不可摧,支撑着他们在这条隐秘而危险的运输线上,坚定地走下去。

合肥的交通员匆匆找到徐吉标,带来了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胡常英的身份在合肥已然暴露。这个消息瞬间让徐吉彪的心头笼罩上一层阴霾。交通员严肃地告知他们,不能再回合肥义城老家——义城大张圩南埂了,那里已经危机四伏。

徐吉标听闻后,神色凝重,深知情况万分危急。胡常英身份暴露,意味着他们一直以来小心翼翼维护的革命工作网络出现了严重漏洞,随时可能遭受敌人的致命打击。不仅他们的人身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就连这条至关重要的运输线以及与之相关的革命力量,都可能因此陷入绝境。

徐吉标与胡常英紧急商议应对之策。他们明白,此时必须保持冷静,任何慌乱都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尽管心中满是对家乡和过往安稳生活的不舍,但他们更清楚革命事业高于一切。短暂的沉默后,两人迅速做出决定,暂时放弃回到义城大张圩南埂。

然而,这一决定意味着他们要彻底告别熟悉的环境,重新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继续在敌占区开展危险的运输工作。但他们眼中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坚定的目光中透露出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他们深知,在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道路上,危机随时可能降临,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给新四军输送至关重要的军需物资,他们必须勇往直前,在未知的困境中开辟新的斗争之路。

在得知胡常英身份暴露的严峻形势后,为了胡常英的安全,徐吉标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将胡常英留在缺曲口,让她在家中学习织渔网,以此作为掩护,暂时远离危险的运输工作。

缺曲口,这个宁静的地方,此刻成为了胡常英的避风港。徐吉标看着胡常英,眼神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胡常英的安全。胡常英理解徐吉标的决定,尽管心中有着对未知的恐惧和对革命事业的不舍,但她还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接过徐吉标递来的织渔网工具。

而徐吉标,则独自带着船工踏上了那艘熟悉的大帆船,继续跑运输交通。他深知,这条运输线对于新四军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任何困难而中断。每一次启航,他都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不仅要运输织布厂的原料和布匹维持生计,更要为新四军输送急需的军需物资。

在航行途中,徐吉标比以往更加谨慎。没有了胡常英在身边的相互照应,他独自应对着长江的暗礁险滩、巢湖的风浪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日伪军盘查。每当遇到危险,他都会想起留在缺曲口的胡常英,这份牵挂成为他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而胡常英在缺曲口,一边努力学习织渔网,一边时刻担忧着徐吉标的安危,同时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再次与他并肩作战,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他们虽暂时分离,但为革命奋斗的信念如同纽带,紧紧将他们相连。

在合肥义城大张圩南埂,自从与徐吉标断了联系,张家三姐的生活仿佛坠入了无尽的深渊。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每一天都度日如年。

家中的顶梁柱突然消失,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张家三姐柔弱的肩上。以往,徐吉标在时,日子虽不富裕,但一家人齐心协力,倒也充满希望。可如今,只剩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面对生活的种种艰辛,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破旧的屋子,张家三姐就得强打起精神,为孩子们准备简单的早餐。微薄的口粮让她不得不精打细算,每一口食物都显得无比珍贵。白天,她要操持家务,洗衣、做饭、修补家中破损的物件,同时还要时刻留意孩子们的状况,生怕他们饿着、冻着。孩子们懂事得让人心疼,小小的年纪便懂得帮母亲分担,可即便如此,生活的压力依旧如影随形。

夜晚,当孩子们在破旧的床上沉沉睡去,张家三姐却难以入眠。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满是对徐吉标的担忧与思念。他在哪里?是否平安?还能不能回来?这些问题反复在她脑海中盘旋。泪水常常不自觉地滑落脸颊,打湿了破旧的枕头。但即便生活如此艰难,张家三姐心中始终有一股信念支撑着她,那就是一定要把孩子们养大,等待徐吉标归来的那一天。在这漫长的离散岁月里,她守着这个家,守着对丈夫的期盼,顽强地与生活的苦难抗争着。

在张家三姐于失去与徐吉标联系的艰难日子里,生活的重压几乎将她和孩子们吞噬。然而,就在她感到孤立无援、几乎绝望之时,义城的李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宛如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束曙光。

李家听闻了张家三姐的遭遇,对她的艰难处境深感同情。他们主动来到张家三姐的家中,带来了一些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还有孩子们急需的衣物。李家的长辈宽慰着张家三姐,告诉她不要害怕,大家都会帮衬着她。

此后,李家时常给予张家三姐帮助。农忙时节,李家人会帮忙耕种、收割,让她不至于因缺少劳动力而荒废了家中的薄田;遇到家中物件损坏,李家的壮年男子便会过来帮忙修理。李家的孩子们也会陪着张家三姐的孩子一起玩耍、学习,让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快乐。

在李家的帮助下,张家三姐的生活渐渐有了转机。她不再像之前那样整日为生计发愁,能够稍微喘口气,更好地照顾孩子们。这份援助不仅解决了张家三姐一家的实际困难,更在精神上给予了她莫大的支持,让她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坚信只要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未来总会越来越好。而张家三姐也对李家的恩情铭记于心,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报答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