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徐吉标传> 第十八章:星星之火 成燎原之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星星之火 成燎原之势(2 / 2)

此时的六安中心县委,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辖霍山、霍邱、寿县、合肥、英山以及六区经金家寨等地。这片广袤的区域,成为了革命力量蓬勃发展的沃土。

仅仅三个月后,也就是3月,六安中心县委在金家寨七岭湾召开了六县合红三十三师党的联系会议。会上,各县党组织与红三十三师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革命发展大计。大家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扩大红军影响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等重要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这次会议,不仅加强了各县党组织与红三十三师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更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红三十三师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在皖西大地上引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向着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目标奋勇前行,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0年3月,六安中心县委于金家寨七岭湾召开的六县合红三十三师党的联系会议,在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下,如同一座灯塔,为六县的革命工作照亮前行的道路。会议聚焦当时的政治形势,深入剖析各县党与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明确了切实的要求,进而通过一系列决议案,全面规划六县的政治任务与各项工作。

《接受中共反对机会主义、反对派之决议的决议》,如同为革命队伍注入一针清醒剂,强调要坚决抵制机会主义与反对派的错误思潮,确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让全体同志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革命道路前进。

《政治任务决议案》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明确了六县在当前阶段的核心政治目标,为革命斗争指明了大方向,使全体同志清楚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起为实现政治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路线工作计划决议案》则是一份细致的行动指南,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步骤,为各项革命工作规划出清晰的路线,确保行动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将革命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群众工作决议案》将目光聚焦于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群众是革命胜利的根本力量。决议案强调要深入发动群众,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从而赢得广大群众对革命事业的衷心拥护与支持,让革命事业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土壤之中。

《军事问题决议案》紧密结合当时的军事斗争形势,对红三十三师及各县地方武装的建设、战略战术运用、军事训练等方面做出科学部署,旨在提升革命武装力量的战斗力,为应对敌人的军事围剿做好充分准备。

《宣传教育工作决议案》注重思想引领,认识到宣传教育是凝聚人心、传播革命理念的重要武器。决议案要求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革命思想,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纪律问题决议案》为革命队伍的纪律建设立下严格规矩,强调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障。要求全体同志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革命队伍的团结与统一,以铁的纪律塑造一支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秘密问题决议案》针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峻环境,着重强调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对党组织的机密、军事行动的部署等方面的保密措施做出详细规定,防止敌人渗透破坏,保障革命工作在隐蔽战线上的安全开展。

《对六县CY工作决议案》关注青年团组织的建设与发展,认识到青年是革命的先锋力量。决议案对六县共青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发挥青年的活力与创造力,为革命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会议还精心规划了各县的中心区域与中心群众。在合肥,三河、雷马店、高刘集、铺子里、梁园、上派河及河曲公路成为重点发展区域,纺织工人、码头工人、轮船工人、搬运工人、木艺工人、工艺工人、汽车工人、米业工人、店员、学生、雇农、佃农、士兵、圩丁等群体被确定为中心群众。这些群体分布在各行各业,是推动合肥地区革命发展的关键力量。

会议以12分的热忱,向全体同志发出号召,要求大家秉持布尔塞维克精神,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全身心投入到完成当前的革命任务中。这份号召,如同激昂的战歌,激励着全体同志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向前,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段激昂奋进的壮丽篇章。

1930年9月,风云变幻的革命局势之下,中央一项重要决定,如同命运的指针,指向了程明远。他被调任为皖西北中心县委巡视员,同时兼任中央交通中心站站长,肩负起更为重大且艰巨的革命使命。

彼时,皖西北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局势复杂且关键。程明远深知,巡视员这一身份,意味着要深入基层,洞察每一处革命力量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准确无误地在皖西北落地生根。每一次实地考察,每一次与基层同志的促膝长谈,都承载着党组织的期望,关乎着革命事业的兴衰。

而中央交通中心站站长这一职务,更是责任重于泰山。交通站,犹如革命事业的神经脉络,传递着至关重要的情报、指令与人员往来。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严峻环境下,程明远需构建起一张隐秘而坚固的交通网络,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与及时。每一份情报的传递,都可能影响一场战斗的胜负;每一次人员的护送,都关乎着革命同志的生死安危。

程明远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毅然踏上新的征程。他告别熟悉的工作与战友,奔赴皖西北。初到皖西北,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局势,他没有丝毫退缩。迅速投入工作,穿梭于各个联络点之间,与当地同志深入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凭借着过往积累的经验和过人的智慧,他有条不紊地开展巡视工作,整顿交通站秩序,选拔培养可靠的交通员,精心构建起高效安全的交通体系。

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程明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耕耘,为皖西北的革命事业筑牢根基,成为革命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在党的历史画卷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