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小小的家庭中,张家三姐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徐吉标。她明白,丈夫在外闯荡,需要一个安稳舒适的家作为港湾。而她所做的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事,实则是对徐吉彪最坚实的后盾,是他们夫妻之间深厚情感与默契的无声表达。这种信任与付出,如同细密的针线,缝补着生活的琐碎,编织出他们平静而温暖的生活画卷,也让徐吉标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都始终牵挂着这个温馨的家,和那位默默支持他的妻子。
徐吉标和张家三姐乘坐的小船渐渐靠近施口。远远望去,便能瞧见李凯那处显眼的三间砖瓦结构房子。
这房子在周围一众建筑中显得格外突出。青灰色的砖瓦排列得整整齐齐,历经风雨却依旧坚固如初,彰显着沉稳与大气。屋顶的瓦片层层叠叠,勾勒出流畅的线条,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微微的光泽。房檐微微翘起,仿佛展翅欲飞的飞鸟,为这方正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走进院子,两扇厚实的木门,上面的铜质门环擦拭得锃亮,轻轻叩击,便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跨入院中,地面用平整的石板铺就,缝隙间几乎看不到杂草,足见主人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从这房子的气派程度,不难看出李凯家境优渥,一副富家子弟的派头。屋内的陈设想必也同样讲究,或许摆放着精美的木质家具,墙上挂着书画墨宝,彰显着主人家的品味与格调。徐吉标看着这熟悉又气派的宅院,不禁回想起与李凯在三河镇学艺时的艰苦日子,心中感慨万千,期待着与老友相见,畅叙这些年的过往。
徐吉标与张家三姐站在李凯家那气派的砖瓦大宅前,轻轻叩响了门上的铜环。不多时,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位身着利落家丁服饰的年轻人探出头来。
徐吉彪面带微笑,礼貌而亲和地向家丁说道:“劳烦通传一声,我是三河镇与李凯相识学艺的徐吉标,特来拜访。”家丁听闻,上下打量了徐吉彪和张家三姐一番,见二人虽穿着朴素却气质不凡,赶忙恭敬地应道:“二位稍等。”
家丁转身快步走进内屋,穿过布置精美的庭院,绕过几丛盛开的花卉,径直走向正厅。此时,李凯正坐在厅中,悠闲地翻阅着一本古籍。家丁匆匆上前,躬身说道:“少爷,门外有位自称是您在三河镇学艺时相识的徐吉标,带着家眷前来拜访。”
李凯听闻,先是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惊喜之色,古籍“啪”地一声合上,他猛地站起身来,急切地说道:“快,快请他们进来!”说着,便大步流星地朝着门外走去,满心期待着与老友的重逢。而徐吉标和张家三姐在门外,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等待着与李凯相见的那一刻。
李凯大步流星地赶到门口,一眼便瞧见了徐吉标。刹那间,他的眼中涌起无尽惊喜,嘴角高高扬起,几步上前紧紧拉住徐吉标的手。“吉标!”李凯声音里满是激动,像是要把多年积攒的思念都倾注在这一声呼喊中。
他紧紧握着徐吉彪的手,仿佛一松开,这位老友就会消失不见。许久未见,千言万语堵在喉间,竟不知从何说起。过往在三河镇学艺的点滴,那些一同吃苦受累、相互鼓励的日子,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李凯目光灼灼地看着徐吉标,像是要把他的模样刻进心里。“真没想到能在今日见到你,这些年,我可没少惦记你!”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摇着徐吉标的手,脸上的笑容始终未减。
过了好一会儿,李凯才将目光投向张家三姐,笑着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弟妹吧,快,都屋里请!咱们可得好好叙叙旧。”说着,他热情地引着徐吉标和张家三姐往屋里走去,那股子热络劲儿,让徐吉标和张家三姐瞬间感受到了老友重逢的温暖与亲切。
徐吉标与张家三姐随着李凯步入李府正客厅。客厅布置得典雅庄重,雕花的檀木桌椅摆放有序,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气息。
三人在桌旁落座,家丁适时上前,将沏好的毛峰茶轻轻置于桌上。瓷杯中的茶汤清澈明亮,嫩绿微黄,茶叶在水中舒展沉浮,宛如灵动的仙子。热气袅袅升腾,毛峰特有的清香瞬间弥漫开来,清新高雅,带着丝丝兰花香韵。
李凯端起茶杯,笑意盈盈地说道:“吉标、弟妹,尝尝这新得的毛峰,也算表表我的心意。”徐吉标双手接过,轻嗅茶香,不禁赞叹:“好茶!这香气,一下子把人的心都熨帖了。”说罢,轻抿一口,茶汤入口鲜醇回甘,滋味醇厚悠长。
张家三姐也浅尝一口,微笑着点头。李凯看着老友,眼中满是温情,“咱们许久未见,今日定要好好聊聊。这些年,你们过得可好?”随着这一句问候,三人开启了畅谈,在毛峰茶香的萦绕下,往昔回忆与当下的关切,在言语间流淌,情谊也愈发深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