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206.向天地讨封(求订阅!) 西城门口的山脉上。 正以云气勾画三光正气符的徐清忽然见到寅山师兄的身影,从淮河中飞出。 化虹一路朝着南边飞去。 速度极快,转瞬便不见了踪迹。 “南边?”徐清眉头皱起。 淮安的南边是扬州府,再过去就是南都。 寅山师兄莫非是想去阻击那头老蛟龙走江? 不会吧?! 徐清心里咯噔一跳。 寅山师兄的修为是第四境巅峰,面对如今借助灾劫天时,实力无限逼近第七境的老蛟龙。 这不是去送菜吗? 徐清当即架起墨云往元符观中飞去,此事需要告知观中长老才行。 可当徐清来到观中,发现观中的气氛十分怪异。 各个弟子,包括还未传度正式拜入山门的道童,皆守在一个大殿中。 徐清按落云头,沉声问道:“观中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徐清,观中大部分弟子都有印象,尤其是那些去年与他一起进入道观的道童。 于是下一刻。 徐清就听到有人说:“刚才有人攻上山门,清宁长老和静衍长老受了重伤。” “什么?!” 徐清眸子紧缩。 有人攻山,而且清宁长老和静衍长老还受了伤? 难怪清正长老刚才突然脸色大变。 “两位长老没事吧?” 众弟子看向守护的大殿:“清正长老正在殿中为两位长老治疗。” 徐清心下沉凝,没想到观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 眼下寅山师兄的事情该如何是好? 好在这时候,大殿的门扉嘎吱一声,清正长老的身影走出,环顾四周的弟子。 “都散去吧,清宁和静衍都没事了。” “你们聚在这里也没有用,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作为执掌戒律堂的清正长老,他的言语在弟子间还是很有威慑力和信服力的。 于是众弟子纷纷散去。 只留下徐清一人。 “清正师叔,清宁师叔和静衍师兄的情况如何了?”徐清在人都走后,忙不迭问道。 清正长老看着徐清,面色多了几分难看,没有对他隐瞒。 “静衍还好,只是因为与宗坛的联系被波及到。” “清宁早年就受过重伤,如今再次受伤,情况有些棘手,得等静元回来才行。” “静元”是观中走保生之道的长老,所授的是“保命长生箓”一系法箓。 既是医者,也是炼丹师傅,执掌的是观中的丹药堂。 徐清注意到了清正长老言语中一个关键的字眼:“宗坛?这跟宗坛有什么关系?” 清正脸上闪过几分犹豫。 宗坛之事涉及到整个宗门,事关重大,非长老不能知悉。 但徐清乃是清虚师兄的弟子。 可以说是下一任掌门的候选人。 元符观虽不是按一家血脉传承掌门之位。 但一般而言,除非其他弟子十分出色,掌门的位置交接都是从掌门子弟上挑选。“宗坛出了问题。”清正长老略作犹豫,最后还是向徐清道明。 “攻山之人的目的是宗坛,如今宗坛被某些力量暂时封禁了。” “宗坛被封禁了?”徐清被惊道:“等等,这样的话,岂不是无法授箓了?” 宗坛之所以是符箓派宗门的根本,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于为弟子授箓需借助宗坛之力。 没有法箓,符箓派弟子就不能行符,如此还能称得上符箓派吗? 清正长老眸光凝凝:“对方此次攻山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断我元符观传承而来。” 说到这里,清正长老看向徐清:“师侄,此事是我们这些长老该头疼处理的问题,我告诉你,是因为你是掌门师兄的弟子。” “伱的身份跟其他弟子不同,未来肩负的担子也不是其他弟子能比。” “另外,你身上的法箓不全,只有经箓,没有宝箓。” “以如今宗坛的情况,授箓大典很有可能需要延后一段时间,别人能等,但你不行。” “在掌门师兄需要镇压龟山下淮井的封印,无法出手的情况下,观中必须再立起旗帜。” “这”徐清表情有些纠结。 旗帜是人心所向,是地位也是名誉,但是有一个大问题,成了一派的代表,往往预示着麻烦接踵而来。 将徐清的表情尽收眼底,清正长老没有为难他,岔开话题道: “符箓乃天授,除了借助宗坛,还有一种授箓方式能够得箓,尤其是在宝箓授予上。” 徐清摆出侧耳倾听的姿态,静候清正长老接下来的话语。 “功德成箓!” “宝箓是职,是天庭神位。” “以天地功德凝聚宝箓,用别的话来说,那就是向天地讨封!” 向天地讨封?! 徐清眉头挑动。 他听说过有妖物向人讨口封,但还没听说过能向天地讨封的。 正疑惑间,但听得清正长老继续道: “这天地讨封,是功德成神一道,与香火成神不同,属于天地承认的神灵。” “需积累大量堪称恐怖的功德。” “不过若只是凝聚宝箓的话,非是真正的封神,所需的功德不需要那么夸张。” 徐清道:“总而言之,就是接下来我必须积攒功德才行?” “是这样没错。”清正长老点点头。 徐清感觉有些头大。 功德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评定的标准难以估摸,有时候救了人还可能被倒扣功德。 什么时候积累足够根本无法确定。 算了,算了,凝聚宝箓不急于一时,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徐清沉声道:“清正师叔,寅山师.师侄似乎前去阻击那头老蛟龙走江了!” 清正长老闻言眉心拧出个“川”字来:“寅山这孩子哎.” “师侄,寅山这孩子因为幼时的经历,一心所求的是愿天下再无洪涝之祸,他会去阻击那头老蛟龙我并不意外。” “但他这么做只是去送死。” “师侄,观中如今无人能用,你去把寅山带回来吧。莫让他去送死!” “另外我也会通知在外的静易等人。” 徐清脸上明显露出了迟疑的神色,但最后还是应承了下来: “是!弟子这便前去把寅山带回来!” 像寅山师兄这样的人,不该这么早死去。 徐清随后架起墨云,追着寅山师兄的步伐,朝着南边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