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2 / 2)

康熙就说起了胤祝还没有出生之时,道教天师王常月坐化飞升之前进宫求见,留下的一则预言。

那是康熙十九年。

康熙刚刚掌控朝堂没几年,对佛道都很尊敬,王常月从顺治年间就三次奉旨在京城白云观主讲,之后也经常奉诏进宫,康熙虽然不相信道教的飞升仙话,但却因王常月谈吐不俗对他另眼相看。

面对朝堂的错综复杂形势苦恼时,康熙也从王常月受过方便戒,听过些道家经筵。

十九年的夏天王常月突然进宫求见,康熙接见了他,谈道之后王常月告辞,却是留下了一句话:“国朝将遇大厄,戊辰年君将有子,龙年生之幼子,若是能够在多水之地长成,或可助国朝度过这一大厄。

龙子身上的福运浓厚,但常言道过犹不及,福气过多也会走到反面,小皇子若是长在皇宫这种人口繁茂之地,恐于人口不利。

万岁切记,倘若龙子不知其来历,二十加冠之日回归,才有那么一丝机缘能帮国朝避开厄运。”

康熙当时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却不想王常月当日回到白云观就坐化了,他心中便有丝狐疑挂着,这丝狐疑直到二十七年德妃生下一对双生子才怦然落定。

龙年幼子。

二十七年只有德妃生下一对双胎,原来此幼子真是年纪最幼的儿子。

更奇特的是那孩子脚底板还有一个龙形胎记。

康熙合上包裹着孩子的襁褓,一下子就想到了十九年王常月留下的那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下一狠心做了决定。

他连跟德妃商量都没有,直接让梁九功和龚全生把双生子中的幼子带出皇宫,然后让龚全生这个大监亲自带着小儿子去了江南定居。

德妃可能是知道她当初是生了一对双生子的,但这些年从来没有多问过一句。这是康熙对德妃最满意的地方,很识大体。

其实把孩子送走之后,因着要隐瞒他的皇子身份,康熙并不让那边经常传消息回宫,他在江南有眼线,便密令曹寅、李煦对之加以关注。

但对于胤祝的身份,他们二人皆不清楚。

曹寅李煦一开始还会提那孩子一句,后来倒也淡忘了,而朝事宫事繁多,这么着康熙甚至好些时候都是忘了这个儿子的。

年初,他看到今年的年头突然想起那个孩子,密折中问及李煦才得知龚全生那老监已于去年冬去世,病势突然的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那孩子说清楚他的身世。

康熙也看了这些年孩子的经历,一直在考科举,多年了还没考上个秀才,唯一令他这个皇阿玛欣慰的就是孩子毅力可嘉。

就很怀疑,这么个读书都读不明白的孩子怎么可能带领大清避开可能遭遇的厄运?

听说这几年为了考科举时常生病,只怕也没有什么鸿福之运。

但是到底是自己的孩子,目前也到了加冠之年,想了想还是派了老四,这孩子的同胞兄长去把人接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