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第165章 他也不想成为后世口中的乱臣贼子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5章 他也不想成为后世口中的乱臣贼子啊——(1 / 2)

朱高煦看完自己起兵谋反的全过程,和父亲朱棣一比,简直像是儿戏般的滑稽剧。

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和那位手段狠辣、谋略绝伦的亲爹之间到底有多大的鸿沟。

朱棣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能打。

虽说他的战绩主要体现在靖难之役,但这场战役就足以确立他在古代帝王中的军事高峰。

如果论机动作战的能力,朱棣堪称历代帝王中的翘楚。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那个“唯一的例外”。

唐太宗李世民虽也战功赫赫,攻城掠地无数,但和朱棣在战术层面上比,差距显而易见。

李世民虽然也有名战无数。

可他大多数时候都站在资源充足、补给无忧的起跑线上,仗打得从容不迫。

李唐的财政和后勤体系,从来都是给李世民的战争保驾护航。

可朱棣哪有这条件?

他的作战规模跨度极大。

经常脱离后勤保障线,进行大胆穿插、远程打击,几乎刷新了古代战争的上限。

尤其是那支规模不大的骑兵部队,纵横千里,侧后突击、迅猛迂回——

组织力极强,在当时简直如神兵天降。

比如靖难之役最后的关键决战。

朱棣在面对盛庸、平安、何福等主力重兵,以及南军徐州、淮安两个兵团的围剿时——

四次实施高度强度的战术机动与迷惑作战,成功让敌军断粮断饲于灵璧之地。

他只凭六七万的兵力,在外线包围态势中牵制并扰乱几十万内线兵团——

最终打到朝廷军力尽崩。

这哪是运气所能做到的?

而朱棣最令人敬佩的能力,就在于他总能精准洞察战局中的关键点——

集中火力,精准突破,靠有限的兵力换取无限的胜势。

比如突袭耿炳文,就是一击穿心、迅雷不及掩耳。

北平战役则是以城为饵,引诱敌军前来围攻,再迂回袭击大宁之兵,趁势吸纳兵力。

白沟河一战,他亲自出马,自己做诱饵,吸引敌军主力偏移方向,为正面突击打开突破口。

夹河、藁城两地之战,更是利用南军调度不畅的弱点,配合准确的情报工作,将敌人逐一歼灭。

灵璧之战则是死咬敌人补给线,稳扎稳打——

把握住南军自身也面临兵乏粮绝、士气低落的节点,最终反败为胜。

这些战绩的取得,当然不能只归功于天公作美的三场大风。

朱棣本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才是真正决定胜败的根本!

别看朝廷军中也有一大票训练有素、勇敢作战的精兵强将。

虽说朱元璋清洗了很多开国功臣,但也留下了许多颇有实战经验的中层将领。

像顾成、郭英、瞿能等人,哪一个不是百战之躯?

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败在了朱棣的手下。

若说这一切只是走运,那未免太低估朱棣的战略水平了。

在那个年代,朱棣的战略视野几乎是独步天下。

姚广孝当年说南京空虚,可趁虚而入。

朱棣立刻就明白了其中要义!

姚广孝固然是个奇才,可真正将这建议落实成实战计划的人,是朱棣。

靖难能赢,不是天命附体,而是因为朱棣本身就具备成为军事枭雄的一切素质。

当然,他也有一群值得信任、追随到底的忠将猛士。

像朱能、张玉、陈亨等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依旧选择死心塌地地追随朱棣。

哪怕主将暂时离开战场,军队依然保持纪律与战斗状态,没有内乱,没有动摇,没有倒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