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我杀赵匡胤> 第17章 李涛与王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李涛与王著(1 / 1)

第二天,符太后在内廷举办隆重的酒宴,送别符昭愿和符蓁蓁一行。 符太后和柴宗训赏赐给符家的礼物,装满了六辆马车。 临别前,符蓁蓁将柴宗训拉到一边,将一个香囊塞到了他的手中,脉脉看着柴宗训的眼睛,柔声道: “皇帝表哥,奴奴这就随叔父回家了,你一定要在京城里好好的! 你不知道,爷爷之前总在家里担心京城中你和姑姑的安危。 皇帝表哥,这个香囊是奴奴在京城这些天亲手做的,做的不大好看,希望皇帝表哥莫要嫌弃。 下次奴奴再来京城看望皇帝表哥。” 柴宗训只觉心中至柔软处被打动,握着符蓁蓁的小手,说道: “表妹放心,朕绝不会辜负你和外公等亲戚的期望! 表妹回到家后也要好好的,希望下次见到表妹的时候,你依然能比武胜过了朕。” 符蓁蓁只觉皇帝表哥风趣,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出来,向柴宗训挥了挥小手,在婢女们侍侯下,坐上了马车,一行人出皇宫宣德门往大名府而去。 柴宗训目送表妹一行人渐行渐远后,低头看向了手中的香囊: 只见香囊大约有自己拳头大小,以数种彩线绣着一副“龙凤呈祥”图案,针法略有些生涩粗糙,然而整个刺绣洋溢着欣喜之情。 柴宗训叹了口气,将香囊系紧在了内衬上,心道: “表妹可称朕良配。希望这份朦胧的感情能善始善终,不要变成汉武帝和阿娇一般,才好。” 临近新年除夕,过年的气氛日隆的时候,经近一个月的朝廷中众大臣们的公推,新的次相、亦是礼部尚书的人选,有二位声望最高。 一位是现任户部侍郎李涛,一位是翰林学士王著。 这二人皆是世宗时的重臣,可说是与宰相之位擦肩而过。 李涛,生于898年,字信臣。京兆万年人,是唐敬宗李湛之后。 能言善辩,言辞诙谐逗趣,爱开玩笑。 为人慷慨有大志,以社稷为己任。又工于诗文,“笔札遒媚”,与其弟李瀚均以文学闻名于世。 世宗初病时向兵部尚书张昭询问,谁合适当宰相? 张昭推荐了李涛可为宰相。 世宗一听很愕然,说:李涛这个人为人轻薄无行,没有大臣的风度,朕是向你询问宰相的人选,你为什么推荐李涛呢? 世宗言语之中明显带有批评意思,仿佛张昭也有点处事不知轻重了。 张昭解释说,陛下您说李涛为人轻薄,喜欢开玩笑这点不假。作为一个大国的宰相,确实也应该有宰相气度。但那些都是小节,我之所以推荐李涛出任宰相,正是因为李涛有担任宰相、知社稷安危的大节。 张昭接着说: 在晋高祖时期,大将张彦泽残忍好杀,无数官员百姓被张彦泽屠杀。 李涛多次上书,以为不杀张彦泽必然使后晋丧失人心,乃至国家败亡,请求高祖诛杀张彦泽。 可晋高祖因张彦泽是自己的亲家,屡立战功,不忍下手。结果后晋末年,契丹来犯,百姓无心守城,纷纷逃窜,后晋随即灭亡。 之后,李涛在后汉为官,节度使郭威崛起,李涛又曾经建议汉隐帝解除郭威的兵权,可汉隐帝不从。 事实证明,郭威果然造反,夺取了后汉天下。 气度雍容华贵,恭敬端庄,算什么宰相气度,能够预见国家潜在的危难,那才是真正的宰相风范。 事后证明,世宗若任用李涛为相,那么李涛必然能够提醒周世宗,赵匡胤才是后周最大的敌人。 就算是在世宗去世之后,李涛也必然能够及时布控,限制赵匡胤举动。 可惜,周世宗太在意一个人的品行细节,以李涛为人轻浮否决了。 至于王著,生于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字成象,山东单县人。 他是世宗为王时的心腹老臣,也是世宗任命的皇儿柴宗训的太子太傅。 世宗病重时考虑过以他为宰相辅佐皇儿柴宗训,然也因王著好酒,被王溥、范质谗言毁之。 如今赵匡胤一党数万人被连根拔除,符太后携皇帝柴宗训,临朝称制。 大周军系中,以韩通、张永德、李重进成为最强大的三股势力。 而文臣中,次相王溥被下狱,之前许多被他打压的官员得以纷纷发声。 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早朝上,众臣分为了支持李涛和王著为次相兼礼部尚书的二派,争吵不休。 符太后对此二人半点主见没有,坐在帘后,只等皇儿柴宗训决断。 柴宗训听了一阵殿中大臣们议论,心想: “这二人皆有治理天下的大才,且忠心无庸置疑。 李涛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这也没什么不好,国家大事上具有远见卓识,这才是难得的才能。 王著是父皇潜邸时的老臣,又是父皇给朕安排的太傅,也不可冷落了。 只是他太过好酒,也还是容易误事。” 柴宗训轻挥了挥手,殿中文武群臣都很快安静了下来。 柴宗训道: “李涛与王著二人,皆是具治理天下才能的社稷之臣。 即然朝野间士人之望在于此二人,朕便对二人皆加以任用。 兹擢李涛为次相,兼礼部尚书;擢王著为吏部侍郎,协助宰相范质,一同为朕选拔官吏。” 众大臣见四朝老臣李涛擢为次相,而王著也得任用,当即表示赞同。 李涛、王著二人出班谢恩,道: “谢太后、陛下大恩!臣必不负圣望!” 符太后见皇儿已做决断,当即道: “本宫允了。 二位爱卿皆先帝时重臣,深孚众望,今得陛下擢用,当尽心竭力保我大周社稷。” 临退朝时,柴宗训看向文官队列第二排的李涛,道: “李爱卿午后前来庆寿殿见朕。” 李涛行礼应诺。 柴宗训跟随在符太后身后回到内廷的宝慈殿,闲聊一会儿后,御膳房呈上午膳来。 因为席上有好几样菜是符昭愿和符蓁蓁入京时,带来的大名府家乡菜,符太后吃得津津有味。 席间,符太后向柴宗训聊了许多外公家的事,并特意将二位舅舅大夸特夸了一番。 柴宗训不住笑着点头称是,心想:“外公在太祖时,已被封为卫王,父皇也只是改封他为魏王。 朕也不可能再加封他,只要他一家人继续忠心,朕让外公家的王位一直传下去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