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武侠仙侠>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第654章 清明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4章 清明前(1 / 1)

春天,并不是一个晴朗的季节。 尤其是刚进入四月份的时候,还经常阴雨绵绵。 哪怕有时候不下雨,天上也都是阴沉沉的。 因为云层太厚,所以在这种季节的晚上,很难在天上看到星星的存在。 即使白天阳光明媚,晚上也只能偶尔看到少数星宿,诸如北斗七星这种比较大的星星,但也只是忽明忽暗的闪烁,远没有夏季的夜晚那么明亮。 今晚,就属于层云笼罩的情况,天空一片漆黑。 “行了,看样子要落雨了,那我们就回去洗洗休息了。” 吃完晚饭,原本还在院里跟张建国一起坐着喝茶侃大山的几人看了看天之后说道。 今儿个白天本就阴沉沉的,晚上开始落雨大家也一点都不奇怪。 而且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众所周知,清明前后很少有不下雨的时候。 “小安,他爸,赶紧来把蒜苔搬回家里去,要不然一会儿淋了雨,明天就要烂掉了。” 等把众人送走之后,王芳赶紧喊上张安父子俩来院子里搬蒜苔。 尽管今晚的雨不会太大,顶多就是毛毛细雨。 春雨虽然贵如油,可对于刚抽回来那些鲜嫩的蒜苔来说,却丁点也淋不到。 因为只要淋湿了,再放上一晚上的话,就会开始烂掉,就连青椒、白菜和西红柿这些也都如此。 “这就来了。” 刚听到老妈喊,张安就跑出来了。 因为现在的蒜苔,隔一天就是一个样,一天比一条老。 于是今天王芳又多找了两个人,所以抽回来的蒜苔比昨天要多不少。 一顿搬运以后,张安大概数了数,总共有三十框。 按照一筐五十斤的重量,这里足足有一千五百斤新鲜的蒜苔。 “小安啊,你还是给小丁那边打個电话问问情况,看看他们还要不要了,如果不要,明天我们就先不抽了,省得放起来干巴。” 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丁一那边的人并没有过来把抽回来的蒜苔拉走。 看着堆放在家里的那么多蒜苔,王芳属实有些担心。 这个玩意儿吃的就是个新鲜劲儿,短时间放放没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水分散发了以后,就会皱的干巴巴的。 “妈,你不用担心,他没跟我说,那肯定还是要的,今天没来拉走,可能是临时有事情耽搁了,我一会儿给他打个电话催一催。” 按照张安对丁一的了解,如果他那边不需要了,再怎么说也会打个电话过来知会一声。 而且他们家这头茬蒜苔,现在正是最好卖的时候,因为其他地方的蒜苔都还不能抽,所以这个生意可以说独此一家,不可能存在卖不掉的情况。 等安抚好了老妈,张安回到房里,拔掉正在充电的手机,给丁一打了过去。 拨通了半天,丁一那边才接通了电话。 “老丁,这蒜苔你那边还要不要了,不要的话,明天我们就先不抽了。” 张安也没扯其他的,直接开口问道。 “要的,怎么可能不要,现在这几天你们家那蒜苔在我这里差点就卖疯了,每次拉过来,半天就卖完了。” 电话那头的丁一听到张安这么问,赶紧回了声。 “那行,今天你们那边没人过来拉蒜苔,我妈还以为你们那边不要了,让我打个电话问问。” 得了丁一的答复,张安也算是放心下来,情况跟他料想的差不多。 “他们没过去拉,是因为我们这有一批货要调去其他地方,所有的车都被装走了,我是准备一会儿给你打个电话说一声的,你让王姨不要担心,明天一早我就找车过来拉走。” 听到这话,丁一总算是知道张安为什么给他打电话了,于是赶紧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伱那边既然没车,那就别去找了,等明天一早我直接送过去还能省点时间。” 正好明天没什么事情,张安就准备帮着送过去。 反正三十筐蒜苔并不算太多,那皮卡车一车就能拉走。 “你能送过来那肯定最好,我还以为你那边事情没忙完,所以才没找你呢。” 听到张安说帮忙送过去,丁一哪能不乐意啊。 他之前没找过来,主要是怕张安这边没时间,因为前些天林辉找来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已经搞定了,前后也就两天的活儿,你那边很忙吗?” 从电话里传来非常嘈杂的动静,张安大致猜测丁一那头还没回家。 “今天一天忙死了,因为有很多货需要调运,对了,你跟阿姨说,明天多找些人抽蒜苔,因为后天清明节了,生意肯定比这两天要好。” 丁一那头好像是跟其他人说了几句话以后,才又跟张安这边说道。 “行,我知道了,明天让我妈多找点人,我就不耽搁你了” 说完之后,张安就把电话挂了。 来到楼下洗脚,张安顺便找到老妈:“妈,丁一那边还是要收的,今天没来拉走是因为他那个司机调货去其他地方耽搁了,明天我给他送过去。” “对了,他那边说后天是清明,卖的会比这几天更多,所以明天你再多找几个人,尽量多抽一些。” “那我现在就去找吧,趁着人家还没休息。” 一听张安这话,王芳总算是放心下来了,不说别的,这一堆蒜苔可是一千多块钱呢。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安就已经起来装车。 超市那边开业时间很早,他现在赶过去,刚好来得及。 来到城里,到了超市进货的入口,时间正好七点钟。 丁一那边已经喊了人在这里等着,张安刚把车停好,他们就开始卸货往里面搬。 “走走走,咱们先去吃点东西,你来这么早,肯定啥也没吃。” 其他人正在卸货的时候,丁一就打着哈欠,拉着张安往外面走。 “瞧你这瞌睡隆冬的,昨晚做贼去了?” 张安也不客气,他这会儿虽然还不饿,但是闻到街边飘来的各种餐点香味,肚子里的馋虫已经开始叫唤了。 “昨天晚上,我跟李丽一点多钟才回去的,今天一大早又过来了,哪能睡的好。” 说话间,丁一不禁又打了两个哈欠。 张安见状,赶紧离他远一些,尽管他昨晚睡的非常好,但是哈欠这玩意儿是会传染的。 随后,两人穿过马路,来到巷子里那家羊肉粉馆。 这是他们之前经常来的那家老馆子,味道非常巴适,据说已经开了十几年了。 而且别看时间并没有多长,跟后世那些的动不动三十年的老店相比差了太多。 可现在是什么年代,能有个十几年的馆子,已经是顶长顶长的了。 在这个地方,想要找个好吃的馆子,就得来这些巷子里找,基本有真功夫的老店都藏在这里面。 像外面那些装潢的很豪华很大气的地方,作为本地人,一般都不会去的。 因为那些地方,除了价格贵,没有其他优点。 “老板,还是老规矩,给我们两个都来个全套。” 刚进店,丁一就率先跟老板说道,随后两人才进店找了张桌子坐下。 现在店里几乎都是人,因为现在是上班之前吃早餐的高峰期。 这家馆子又是一家味道很巴适的老馆子,所以来的人更是要多一些。 半饷之后,老板才把他们点的东西送过来。 别人过来吃羊肉粉,都只是为了吃早餐过来的,便宜实惠,还顶饱。 可是这两人在整个店里,显得有些特殊,因为他们点的东西不少。 除了羊肉粉之后,还有羊脚、羊杂、羊舌一大堆东西,跟其他人一比,他们俩简直像是来吃火锅的。 而且丁一那边还加个羊腰子,看来他是想把昨晚虚掉的东西补回来。 吃饱之后,两人才揉揉肚子,心满意足的走出来。 丁一那边还得忙着调货,张安就准备直接回家,他可不想跟着过去被当免费的劳动力。 回到村里,张安看到田里又多了四五个人抽蒜苔。 他们家今年总共种了六亩地的大蒜,但是去年冬天卖掉了不少蒜苗,现在估摸着只剩下四亩多点。 前面两天时间,因为抽蒜苔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才抽了一亩多点。 但是今天多了那么多人,按照这个速度,再来个两天时间,就能把所有的蒜苔全部抽完。 院子里,王芳正在把大家抽回来的蒜苔装箱,小思齐竟然没有在玩耍,而是在一旁帮忙。 “哟,今天怎么这么懂事啊,竟然知道帮忙干活了。” 张安看到儿子用两只手一把一把的将捆好的蒜苔抱到塑料筐里,不由得打趣道。 平日里可不是这般,不说帮忙,只要不捣乱就已经算好的了。 “我帮,奶奶,干活。” 小思齐抱着一把蒜苔,奶声奶气的说道。 颇有些气喘吁吁,看来是有些累了。 但是王芳不让他干,他竟然还要犟着不同意。 “好好好,你帮奶奶干活,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张安并不像王芳那样心疼,总之就由着他去,反正累不坏的。 而且男娃子嘛,就要从小锻炼,省得以后长大了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新时代废物。 随后,有张安加入进来,装箱的速度就快了很多,基本上送过来没一会儿就被装完了。 下午,张安给老妈说了请林辉过来吃饭的事情。 王芳不认识林辉,但她知道是找张安过去两天赚了五千块的那个人,所以就热情起来了,一连保证会做几个拿手菜来招待。 对于这样送钱的人,王芳觉得自己再怎么热情都不为过,最好这样的人能多一些。 傍晚,林辉来的很早,看来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加班。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林辉将手上的东西递给了张安,是一罐茶叶和一瓶酒。 乍一看,竟然是大红袍和剑南春,都是上档次的东西。 “来就来了,怎么还兴带东西的。” 张安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人送酒喝茶,要知道以前都是他给别人送的。 “嘿嘿,上门来蹭吃蹭喝,要是两手空空那可不行。” 之前相处了两天,林辉也没了之前的陌生。 吃饭的时候,张安没用林辉带来的酒,而是用自己酿的血米酿。 毕竟人家送了好礼,他也不能做的太差。 别的不说,他那自酿的血米酿,可是一点都不比那瓶剑南春差。 “来林导,尝尝我们家自酿的米酒,不过要慢着点,不然容易上头。” 第一次跟对方喝酒,张安码不准对方的习惯,稍稍提示了一句。 要不然他担心对方跟他来个一口闷,然后醉倒在桌上那就大发了。 “这酒光闻着就这般香醇,没想到张安老弟还有如此手艺。” 光闻到酒味林辉顿时就来了神,他可没想到,张安这个自酿的米酒,竟然如此勾魂。 “哈哈哈,平时没什么事,也就只有琢磨这些了。” 张安哈哈一小,率先举杯。 “嘶,这绝对是难得的好酒。” 只是浅尝了一口,林辉整个人就被这酒征服了。 此刻他很庆幸,自己今天带来的是那瓶上好的剑南春。 要不然的话,可能就要班门弄斧了。 随后,林辉也见识到了什么叫好酒好菜,这一顿饭吃的他直呼过瘾,感觉以前那些年都白过了。 酒足饭饱,两人在院子里消食,林辉也说着他这些年走南闯北的经历。 一时之间,说得上是宾主尽欢。 因为第二天还有拍摄工作,林辉也没待的太久。 不过临走之前,张安还了一礼,送了他一瓶自家的血米酿。 隔天是清明节,张安在陪着林辉的时候,张建国已经去了张二爷家里,跟着商量明天给祖宗挂纸的事宜。 “爸,你们商量的怎么样了,明天有谁跟我去买菜吗?” 整个张安家这一支加起来,就有好几十个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每年清明挂纸的时候,就跟办上一场小酒席一样。 “今年就不用去买菜了,你二爷爷说了,吃的菜谁家都种的有,鸡鸭也养的有,咱们家这里还养了鱼,只是买点猪肉而已,不用去外面,在林有德那里就能买到。” 张建国摇摇头,给他转达着大家商量俄钓结果。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