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你回来,不许乱跑。” 看着跑出去的儿子,苏璇想要把他给逮回来。 “没事的大姐,就让他去吧,那些孩子性格都挺好的。” 前面的挖泥鳅的那群娃娃,就是张宝他们那一伙。 以前张铁是他们的头头,现在张铁上了初中,这接班人的位置,就到了他的身上。 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张安对他们的脾性也算是了解。 果然,一堆小孩子,看着穿着干净的小邵宇并没有排斥,反而非常欢迎。 很快,小邵宇就跟他们打成了一堆。 甚至有个娃娃,挖了一条黄鳝出来,还喊小邵宇去捡。 这个可是很大方的行为,因为在娃娃堆里面,这种大家一起来的,谁捡起就是谁的。 只不过陈邵宇这个城里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这些鲜活的东西。 看到地上活蹦乱跳,不停扭动着躯体的黄鳝,终究是有些害怕,没敢递手。 虽然没捡到黄鳝,但别的孩子抓到大黄鳝的时候,他也跟着一起高兴。 “小安叔,你怎么来了?” 看到张安过来,一群小孩子争相喊着,有的喊叔叔,有的喊哥哥。 “我过来看看,你们今天挖了多少黄鳝。” 张安揭开盖着水桶的蛇皮口袋,桶里的黄鳝泥鳅真不少,都小半桶了。 “嚯,已经挖了这么多了,够厉害的啊,什么时候开始挖的?” “嘿嘿,我们吃完饭就来了。” 被张安夸了一句,一群娃娃都笑得合不拢嘴。 “只不过没遇到大的,都不如小安叔你家鱼塘里的那些黄鳝大。” 他们挖的这些黄鳝,最大的也才半斤的样子,而且就一两条。 之前张安家捞鱼的时候,那黄鳝都是一斤多一条,他们看了可羡慕了。 “那能一样吗,我那是养的,饿不着,你们挖的这是野生的没人喂食,当然没那么大了。” 能在田里挖出这么大的黄鳝,已经很不错了。 也就是现在资源好,放在后世,见都见不得。 “你们挖这么多,今天还有人来买吗?” 虽然这两年大家生活改善了不少,但是非常耗油的黄鳝跟龙虾村里人还是很少吃。 “嗯嗯,在洋子哥家那里,好多人都收呢,说我们挖多少他们要多少,五块钱一斤呢。” 说起这个,张宝就更高兴了,这么多黄鳝可是能卖不少钱的。 即便是剩下的泥鳅,如果没人要,还有能卖给周洋家。 虽然刚过完年,大家都有压岁钱,可他们的压岁钱根本没多少。 而且那压岁钱刚揣了一会儿,就被家里的老母亲给收了。 “不错不错,自力更生,你们要继续加油。” 看着一群娃娃眼里的憧憬,张安知道他们想卖了这些黄鳝,然后去买玩具买东西吃。 张安只能摇摇头,这个想法有些天真,他们似乎忘了家里那位。 估计待会钱还没揣热乎,又要被以某些保管的名头给没收回去。 毕竟这么多钱,都抵得上家里大人干一天活的工钱了,放在娃娃身上却是太多了。 只不过张安也没直接告诉他们,不然他们心中美好的憧憬可要破灭了。 “那你们继续努力哈,不过记得别挖人家田埂,挖开的洞记得给人家填起来。” 小孩子们喜欢挖泥鳅挖黄鳝,在村里非常正常,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只要不把人家田埂挖得稀巴烂,通常别人都不会说什么。 但要是把别人家田埂挖垮了,那回家不用别人开口。 家里的大人知道后,就会先赏一顿又麻又辣的面条,再上门去道歉。 同理,去挖折耳根也是这样的。 “嘿嘿,我晓得嘞,昨天伍松林把大舅奶奶家田埂挖垮了,回家就被他老汉吊着打了一顿。” 一说起这个事情,一群小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为啥,因为他们都是要挖黄鳝去卖的,是竞争对手。 看到竞争对手倒霉,他们怎么能不开心。 “好了邵宇,我们该走了,外婆跟伱妈妈在喊你了。” “小姨父,我想跟他们玩。” 一旁的小邵宇却是舍不得离开,因为他从来没有跟这么多小朋友们玩过。 这就跟当初李耀一样,来到村里跟这群娃娃打成一片以后,家都不想回。 “那你去跟你妈妈和外婆说一下,再过来跟大家玩。” 这位可是陈家太子爷,张安那是一点主都做不了。 小家伙一听,就朝着自家妈妈跑过去。 “妈妈,我可以在这里跟他们一起玩吗?” 苏璇一听,就犹豫了,儿子不在眼睛前看着她一点都不放心。 小邵宇打定主意,要是自家母亲不答应,他就马上撒泼打滚,反正他知道他妈妈是最吃这一套的。 “没事的大姐,那些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都挺懂事的,可以让邵宇跟他们一起玩一玩。” “而且邵宇难得跟这么多小朋友认识,总不能让他以后也一个人吧。” 小孩子都喜欢扎堆凑热闹,要是让他一个人待着,没有玩伴,慢慢的就会不善于社交。 这样的情况,多数都是发生在城里的孩子身上,等长大以后,可能会有些孤僻。 “那好吧,不过邵宇,不能从高处跳下来,不能去玩水,也不能去玩泥巴,听到没有。” 看着儿子这样子,苏璇太熟悉,她知道要是不答应,肯定在地上打滚给她看。 “行了行了,小孩子沾沾泥巴能有什么事,邵宇快去吧。” 苏璇还没说完,就被陈诚给打断了,这不让玩那不让碰,过去就只能看着别人玩了。 他老陈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过的这么可怜了。 再说了,人家农村的孩子,天天在地上玩,那身体可比城里的孩子们健康多了。 小邵宇一听自家爸妈同意了,高高兴兴的冲着孩儿堆里跑。 看着儿子这开心的笑容,陈诚也笑起来了,孩子确实是需要玩伴的,这样才会开心起来。 以前他们都忽视了这个问题,总把孩子捧在手上,当做花朵一样,怕碰到磕到。 今天听张安这么说,再看到跟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的儿子,他才重视起这个问题。 “那我们就在这里找个地方坐一下吧,顺带看着邵宇。” 虽然把孩子放出去了,但苏璇还是不放心,她觉得只有她看得到,才能安心。 “也行,那边有坐的地方,我们去那里吧。” 张安摇摇头,不过也没说什么,只是指了指不远处,那里有几张去年村里给做的长凳。 这是石质的长凳,每隔一段路就有几个,专门弄在路边给大家休息用的。 反正这个季节,哪里都一个样,继续走下去也只是散步。 所以大家都坐在石凳上休息聊天,也一边看着娃娃堆里的陈邵宇。 另一边的小邵宇,一开始的时候他没敢去抓泥鳅黄鳝,有些怕怕的样子。 可玩了一会儿以后,他发现比他小的人都敢抓,所以胆子就大了起来,学着大家的样子开始捉泥鳅。 只不过那泥鳅跟黄鳝非常光滑,他根本抓不住,没一会儿的时间,身上的衣服全都沾了泥巴。 原本干干净净的公子哥,一下子就变成了个小泥人。 苏璇看了这个样子,突然觉得血压有些升高。 平时哪怕陈邵宇趴在地上玩一会儿,她都要开始念经,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年这样的情况。 “行了行了,他难得野一回,你就不要管他了,别人玩得他怎么玩不得。” 陈诚看着老婆的样子,笑呵呵的说道。 “而且你不觉得儿子现在很开心嘛,衣服脏了可以洗,但想让孩子开心,可没那么容易哈。” 到了两三点钟的时候,张宝他们也差不多收工了,这些黄鳝现在要拿回村里去卖给人家。 小家伙才尽兴的回来,整一个小泥人的样子,手里还抓着两条大黄鳝。 这是最后小家伙抓到的,张宝就给了他,学了这么半天,小家伙终于是能够抓到黄鳝了。 “妈妈,你看,大黄鳝。” 小邵宇一边笑着说,一边甩着手里的大黄鳝,觉得可好玩了。 “哟,我儿子出息了,竟然能抓着这么大的黄鳝,晚上让你小姨父给你炒了吃嘎嘎。” 这两黄鳝还真不小,半斤大小一条,都是大货。 “是出息了,但这一身衣服全是泥,回去你来洗,我可不洗。” 小邵宇被亲爹夸了几句高兴的不得了,但旁边的苏璇就不一样了。 “行行行,我洗我洗,老子给儿子洗衣服,天经地义。” 小邵宇搞了一身泥,大家也没有继续在外面逛,提前回了家里。 回到家里,苏璇给小泥人换了身衣服之后,苏颖就给扔在洗衣机。 “邵宇邵宇,你在不在啊。” 刚换好衣服的陈邵宇,一听到小伙伴在外面喊自己,啥都不顾的就往外面跑。 连鞋子都没穿好,一只脚上一只鞋子,把苏璇气的不成样子。 “邵宇,可不许再去玩泥巴了。” 苏璇还以为外面的小孩子是来喊儿子去田里继续挖黄鳝的。 她倒不是怪别的孩子过来喊陈邵宇,毕竟自家儿子从来没什么玩伴,今天多了些小伙伴玩的确实很开心。 而且人家孩子跟你关系不融洽,也不会过来喊你。 她也不是不想让儿子去玩,只不过这次只带了两身衣服,再弄脏就没得换了。 可当她走出来一看,发现人家村里的孩子们并不是来找陈邵宇去挖泥巴的。 而是他们已经把刚才挖到的黄鳝卖掉了,现在过来找陈邵宇是来分钱的。 这一幕把陈诚跟苏璇两口子都看愣住了,自家儿子只是去跟着玩了一会儿。 人家这些小孩子竟然舍得把今天的收获分给自家孩子,他们都没想到这些村里的孩子那么大方。 虽然苏璇很想跟儿子说,不能要,但看着儿子拿着钱那高兴的样子,这话就跟卡在喉咙一样,说不出来。 陈邵宇作为陈家大孙子,自然是不缺什么零花钱的,包括压岁钱都比一般人的工资还要多。 今天孩子们分的这钱,虽然不多,但意义却不一样,难怪小家伙拿着钱,一直乐个不停。 “邵宇,来把这些分给你的小伙伴们。” 这些都是张安年前买的零食,大人们都不咋吃,主要是拿来哄小孩的。 小家伙提着一袋子零食,大方的分给每一个小朋友,人人都有。 一个个抱着怀里的零食,都非常开心,分东西的小邵宇也很开心,这就是分享的快乐。 很多小孩子拿到零食,都没舍得吃,想要留着回家给弟弟妹妹。 苏璇不得不感叹,农村的孩子们,在这个不适合的年岁,实在太过懂事了。 “阿璇,阿诚,以后还是多带邵宇回来,在省城没什么人跟他玩,怎么能开心的起来。” 看这个乐开花的外孙,丈母娘吴秋萍趁机就开了口提出要求。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经常看到自家的外孙了。 “妈,我们知道了,以后我们放假,就经常带他回来。” 这时候苏璇才想起来,自家儿子在省城真的挺孤单的。 以前她虽然也是在城里长大,但家属大院的孩子们不少,玩伴也不少。 “这会儿人少一些,咱们去三清观烧烧香,拜一拜三清祖师爷。” 中午一大家子就想去的,不过山上人不少,张安不愿意去跟大家挤。 尤其是今天救了李明武老爷子以后,下午去的人就更多了,烧香都得排队。 这会儿已经四五点钟,大家都已经下山了,没那么多人。 “嗯嗯,那走吧。” 张建国收拾了些香纸,还有一些供果,然后一家子再次出门。 以前张一行没出去之前,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人都会去烧香。 那时候不用张一行准备线香,都是村民们自带去的。 今年需要准备,那是给外面的人准备的。 “真没想到,你们这里竟然有这么大一片竹海。” 紫竹林虽然很大,但被蜿蜒的山坡给挡住了,站在村口一点都看不见。 只有沿着石板小路一直往里走的人,才会知道这里面,原来还藏着这么一片竹海。 陈诚几人都没见过这么大的竹林,看到眼前的竹海非常惊喜。 国人对竹子的喜欢,那是一种无由来的亲切感。 君不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说。 虽然是夸张了一些,但也正说明了大家对竹子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