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我的时代1979!> 第六十四章 废话文学(感谢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四章 废话文学(感谢求月票)(2 / 2)

蹭个蛋啊!

这直接就是说面试我同意了。

还用自己的大名给许成军未来论文背书!

当他王水照历史上籍籍无名?

大佬的提携!

朱东润望向窗外,夏日阳光穿过梧桐叶洒在桌面上,在许成军面前投出光斑。

他忽然想起被烧毁的古籍,眼眶微微发热:“你这些想法,是插队时琢磨的?”

许成军挠挠头,露出腼腆的笑:“白天挣工分,晚上在煤油灯下看带出来的几本书,不懂就记在本子上。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才敢把零散想法串起来。”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磨破边角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读书心得。

哪来的?

你有新的思想和想法没有对应的笔记和出处那不是纯扯淡?

为了今天早就开始补了。

章培横接过笔记本,轻轻拍了了下桌子:“我看小许这知青同志,比某些科班出身的像样多了!”

啧,大佬这是内涵谁呢。

这时,还没等章培横继续说话,一直没张过嘴的贾值芳突然开口了,声音带着生硬:“如何研究传统文化,以及比较文学的发展与之是否冲突?”

这话像块石头投入湖面,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章培横眉头微蹙,他知道贾老这话问得极深。

现在的情况是传统文化研究断了代,国门渐开,不少人觉得老祖宗的东西早就过时了。

并且你让一个知青聊比较文学确实有点超纲了。

但是,

这问题对许成军其实不难,尤其是见过未来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不断发扬的二十一世纪的情况下。

难得是去怎么斟酌回答的“度”。

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说白了就是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视角,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或学科领域中的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性比较与分析,探索文学的普遍规律、特殊差异及深层联系。

听起来挺好?

好像一座桥梁一样,连接起不同文化、在关联中探深度?

但是这种东西就怕钻牛角和夹“私货”。

在很多人眼里,

比较文学最引以为傲的“比较”方法,本质上是一套没有本体论支撑的“悬浮逻辑”。

不像国别文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如中国古典文学以汉语典籍为核心,也不像文学理论有相对稳定的核心范畴如叙事学聚焦“叙事结构”,美学聚焦“审美经验”。“

“比较”本身只是一种操作手段,却被强行拔高为学科内核,导致理论成了“万能钥匙”。

想谈影响就搬“传播学派”,想谈平行就套“主题学”,想谈跨文明就拽“后殖民理论”。

扯么?

还有更扯的。

比如看到《红楼梦》里黛玉葬花,就硬拉西方浪漫主义诗歌里的“自然感伤”,说两者“都表达对生命的悲悯”,却绝口不提黛玉的“葬花”根植于中国农耕文明的“物我相通”哲学,以及封建家族女性的生存焦虑,而西方浪漫主义的“感伤”源于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与个体精神的异化。

这根本是两片土壤里长出来的花,硬说“花香相似”就是同源,纯属学术色盲。

更荒诞的是拿“数字”“意象”硬凑。

李白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对比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说两者“都用自然意象抒情”。

《西游记》有“七十二变”,就关联《荷马史诗》的“变形神话”,说“东西方都有超自然想象”。

这种“抓壮丁式比较”,跟说“苹果和月亮都是圆的,所以它们本质一样”没区别,

用最表层的相似,掩盖最本质的差异,最后得出的结论连“废话文学”都不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