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都市言情>文豪1983> 第112章 张俪要读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张俪要读书(2 / 2)

后来一轮一轮翻拍下来,竟然一个不如一个,电视剧就封神了。

几年忙活的事,现在结束了。张俪和陈小旭两人心里面都空落落的,余切陪她们逛京城周边的景色,还特地买了几辆自行车,在北海公园骑着转圈。

这是白天的事儿,晚上则又是完成余妈的嘱托。

哐当哐当,轰隆轰隆。

——这床要似乎有点散架了。

张俪推开余切:“明朝用到现在的床,不能因为咱们这些天,就把它弄坏了吧?”

“不要紧,黄花梨的床有的是。”

“那也不能这么浪费!”

张俪完全不能接受,好端端的东西被这么造。

陈小旭就不一样了,她觉得只要这会儿高兴,其他的都不用管。

及时行乐才最好。

“邓洁走穴赚钱,也喊上了我俩。我赚了多少,就有一些要拿去花了,否则我不痛快;邓洁不一样,她把钱都存起来,好像没有过一样。”

“邓洁有男朋友了吗?”

“没听说……不是,你问这个干什么?”

陈小旭特警惕。

误会啊,误会。

我就是问问,邓洁这会儿和张果立在一块儿没。他俩在一块儿了,说明张果立从南极洲回来了。

没在一块儿,那就是老张还在南极呢。

彼时的科考队员人手一本《潜伏》,搞不好张果立也看过余切的书。

张果立后来事业很成功,多年以后《红楼梦》剧组再聚,八竿子打不着的张果立,却坐在了所有人的中心位置。

你已有取死之道,这位置是我的。

“邓洁是你俩的朋友,我看你们经常联系,她岁数也不算小,比我大挺多的。我就是好奇。”

“应该是没有的。邓洁挺难的,她小时候没了爸爸,做什么事情都很拼。要是有个全心全意对她好的男人,她肯定什么都答应。”

那是!

不然怎么能和二婚的张果立签“不生育”协议呢。

年后又一件事情很恼火。

张俪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吃辣的可以生儿子,炒菜猛猛放辣椒。陈小旭顺着她,啥话也不说。

但陈小旭是个东北姑娘,她吃两口就绷不住了。吐着舌头不断喝水。

一次两次就罢了,张俪经常这么干,还给自己加餐。

余切受不了了:“这菜放那么多辣椒干什么,你们都吃不出来?”

“我听说辣儿酸女。”张俪说。

“我怎么听说是酸儿辣女,你说反了吧。陈小旭,你说呢?”

陈小旭拼命点头。

张俪大惊四色,四处找人打听。发现真是自己搞错了情况,赶快划掉准备的食谱,换上大量的糖醋菜。

然后,她又发觉,这样陈小旭也吃了。

万一弄巧成拙怎么办?

其他的可以“没规矩”,可这……怎么行呢?一时间两人的关系甚至有点尴尬,陈小旭光吃饭不吃菜,让起来了,张俪又很惭愧,拉着陈小旭道歉。

这归根结底,都是余切的错。

余切大包大揽,连着下厨了一周,把二位的胃口养刁了。

回锅肉,那得先煮肉到八分熟,再切片,炒出多余油脂,加豆瓣酱炒出红油,加肉片翻炒,最后撒上葱蒜。

放上来香味儿扑鼻,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再来东北经典的地三鲜。后来的地三鲜是素“地三鲜”,这时候却是野味,焯水再炖,捂上盖子闷一小会儿,出来的菜色泽油亮、滋味醇厚。

“这个叫美拉德反应,说白了,就是一种化学反应造成的焦香感。温度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我教教你们。”

“以后你们自己做来吃。”

余切还挺得意。

再放手让俩徒弟发挥,这下就都受不了了。

本来厨艺就差点意思,还往坏了整,自然不好吃。

余切道:“你俩都是有文化的人,民间偏方别信。”

“孩子都是缘分来的,林徽因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看过吗?那不是情诗,那是说孩子,就像是四月的天一样多变。”

这话陈小旭听了觉得没什么,张俪听了后很不是滋味。

张俪一直有读书的想法。她十来岁就进了文工团,之后虽然用功学习,却在大学教育体系之外。而自己的丈夫却是个燕大的硕士——快博士了。

她思来想去,认为过两年可以去读个书。

余切赞成这事儿。

林一夫的老婆带俩孩子,一直读到了博士,绝对不耽误。

美国的博士还是厉害的,质量在线。

只要不学工科折腾自己,绝对没问题。

为了给张俪取经,余切约林一夫见面。林一夫闻言道:“我可以介绍她去芝加哥大学读书。”

“芝大也承认中国的文工团学历?”

“这都可以操作。余切,这都可以谈。其实你读燕大博士也浪费了,舒尔茨说,你完全可以获得荣誉博士学位。”

“我可不是胡适之,我起码得真读个博士,再好意思受那些个荣誉博士。”

“那么,宾州爱丁保罗大学?我爱人的学校。”

“太远了,没道理。最好是就在家里面,顺便读个书。”

林一夫终于明白了。

这是给自己老婆找个事儿干,省的天天想东想西。

“京城不少学校可以去,但她得自己考。”

“没问题,张俪真的很聪明。她肯定知道怎么做。”

余切送了林一夫和舒尔茨很特别的礼物:印有三星堆“太阳”符号的两枚铜制瓶盖,以及《地铁》英文书。

这是《地铁》的典藏版,出自哈珀的高端书库,限量发行一万册,售价高达六十到八十美金一本,不同批次的价格还不一样。

四月,西语届最高文学奖塞万提斯奖即将颁布,因去年没有可以和《2666》相媲美的佳作,余切的获奖可能性很高。

这将是余切迄今为止获得过的最高奖项,因为这涉及到全世界说西葡语的数亿人。从以往来看,获奖者的书会像“香肠一样热卖,出现在街头”。

跟拍余切的记者刘祥成因《世纪之握》照片,也是普利策新闻奖的热门人选,颁奖时间同样在四月。

这就是说,余切送的书很贵。

“这书很贵,是字面意思,这两个瓶盖已炒作成天价,像你们中国的邮票一样。”

舒尔茨拿到余切的礼物后很高兴,里里外外的翻看那两个特殊的瓶盖。

余切是这种流行文化的缔造者,那种抽象的经济学原理,在余切这直接变成了存在的现象。

林一夫则感慨道:“我们以后在讲货币为什么没有价值的时候,就会谈到他的瓶盖。它可以一分钱不值,也可以被哄抢,关键是人们相信有价值。”

“是的,这是他的本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