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还是差了一点点,没关系,我们主要目标也不是放在这里。……小雅,你跟着子晴带出来的感觉就好,动作放慢一点,一个个想好了再做。”
14.450也还是很可观的,可惜的是离决赛线还差着0.016,不过这也正常,今年世锦赛参赛和争夺奥运单项出场资格不冲突,是以各个单项决赛的竞争也比去年更显得激烈,全世界的高手基本都齐聚一堂之下,目前的前八名里难度最低的也有6.2,罗子晴能排第九第十便算完成任务。
闻知雅不一样,她的任务是必须前三进决赛,容不得半点差池。冲击下法新难度的事情,自然也搁置了。老成套这是第四年拿上赛场了熟练到不能更熟练,她也不负众望地顺了下来。今年由于一直冲击着新下法的缘故,并掏180接林转凌转再接后摆后团两周180这一串完成度精益求精,转体角度控制到标准的90度直角,加上最后的落地生根,e分待遇当然不会差,8.633——15.133总分第二,完成任务!
所以对众多华国体操迷而言,本轮最大的“出乎意料”仍然来自最后一个出场的简秋宁。
一句“怎么这样?”概括了全部的故事情节。
封闭针产生的僵直和沉重几乎封印了左臂的全部自主权,不但不能如往常那样自如地调控发力而且还必须多一道“小心谨慎”的心理枷锁以免二次。正掏特卡切夫180抓杠的感觉似乎还可以,但简秋宁犹豫了一秒,屈伸上摆倒立的动作终究还是取代了往后硬接叶佐娃空翻。pak空翻之后也是一样,放弃了直接接上正掏shapo180的低换高。最后的直体旋下也变成了简单的直两周——六连飞、de下发连接全都被破坏殆尽,她太清楚她的编排原本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也清楚这样降难度之下原本最飘逸流畅吸睛的节奏会变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毫无看点。
如果可以的话,谁也不想把这么个半成品似的凑合编排呈现在世锦赛。可没有办法,谁也不能在三天之内编出一个全新的成套来,编得出来也不可能学得滚瓜烂熟拿上团体。简秋宁想,既然承担不起掉杠的风险,那也就只能这样了——就像之前已经发生过的无数次妥协一样。她曾经以为她不会妥协的,可她还是低头了,并且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触动,也许就和这打了封闭的手臂一样,伤过太多次,疼过太多次,慢慢的,也就麻木了。
6.2的难度,14.700分。简秋宁想到高度从未有过地欠缺的下法,想到落地时勉力稳住都没有收住的两个小跳,觉得这个分实在是很给面子,尽管第六的排名难免在心底敲出微乎其微的钝痛。
“进决赛了秋宁姐!”罗子晴比出一双大拇指,甜甜的声音让人如沐春风。“恭喜!”
“谢谢。”
她挤出笑容回答着,很小心地拆掉手上的护掌,然后给脚踝缠上胶布。
左手不太方便,护掌的锁扣拉了好几下都没拉开。场地引导员已经在催着她们赶快列队换项。乔念和付天怡手拉着手走到最前面,一边走还一边互相放着狠话,乐此不疲的笑声洒下来,伴着她们活泼的脚步仿佛有了实体似的跃动;罗子晴捧着记满了要领的小本子插空看最后一眼,一边跟几位教练有来有往地沟通着,闻知雅拎着两根练习用的木条在最后压阵,臂弯里还各挎了一只双肩包,如此沉重的一身“负担”之下她一张漂亮的小脸上却写满了笑意,每一步里也都走出了“队花”的优雅,完全可以看出完成重任之后的心情有多么轻松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