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出此下策,约公孙淼然来家中,同他问起此事,李乐只也怕丞相府人多眼杂,他和公孙淼然的谈话被别人听了他,他可是没忘记,还有一大批想要他倒霉的官员,还有一位隐藏在暗处,想要给他致命一击的安王。
要是丞相府内,有别人安.插的眼线,又或是皇帝也安排了眼线,这话传到了别人的耳中,终究不是一件好事。
说不定还会借此生事,说他不敬太子,李乐只不得不多想想,事关他的小命,一切都要稳妥了。
而他家中,钱溪和高明礼去上学了,另外两位道士今天也凑巧不在,他住的地方也没有请丫鬟小厮,只有他一人,也不怕隔墙有耳,只要他和公孙淼然说得小声点,谁又能听见。
李乐只想得很好,但他低估了自己,没有想过自己已经入了皇帝的眼,皇帝还派有暗卫保护在他的身边,时刻待命。
因此,他何公孙淼然的交谈,即使说得很小声,也被暗卫听到了,记在了纸上。
公孙淼然知道太子的名讳没有任何不妥后,便将名字告诉了李乐只。
李乐只一听,听到太子名字叫赵宣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差点绷不住了,强压着才没有露出惊讶的神情,瞳孔里依旧残留着震惊,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太子的名字居然是赵宣。
那么,到底是谁登上了皇位,可别是安王。
他拿的是什么炮灰剧本吗,或者是大反派剧本,李乐只开始思考,若是安王是赵琮,那么他该怎么办,才能在未来皇帝的面前保住自己的性命。
投诚,不可能,对方安王已经对他不喜,将他看作是公孙淼然一派,怎么会接受他的投诚,即使会,公孙淼然对他也不差,他没必要去安王面前当牛做马,甚至对方觉得他做牛马是应该的。
要是真是那种场景,李乐只真的要吐血了,而且,他算到的人,未必和安王之间没有关系,甚至有可能都是安王派系的人,那么,安王和他之间,是绝不会有回转的余地。
他也不想替安王办事。
这么看,也只有帮助太子了,即使对方不是下一任皇帝又有什么怕的,大不了逆天改命,有他相助,未必不能改变太子的结局。
只是,他想得很好,但他还没有见过太子,也不知道太子这一派有哪些人物,而他和太子之间的联系,也只有公孙淼然一人,这种联系太过浅,太子未必会相信他的话,还有一点,他要是真的站在太子那边,那他即将面对的,可是所有皇子的针对,甚至,按照电视剧上演的,皇帝也会暗中除掉他。
所以,他和太子之间的联系不能太深,还是要保持距离,让别人以为他是边缘化的人物,而他可以借公孙淼然的手去帮助太子。
这样,太子真的登基后,他即使没有功劳,但也不会有性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