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穿越历史>隋唐王朝> 15 唐隆政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 唐隆政变(1 / 2)

唐朝对武则天好评较多,原因有两个:(1)唐朝后来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所以不可能直言祖先之恶,(2)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对女人执政没有那么多的偏见!

但到了宋朝情况就急转直下了,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天率先开炮,南宋期间的程朱理学对武则天也给出了很低的评价,元明清三朝对武则天的评价更低。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就评价武则天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可谓是超级差评!

后世王朝对武则天恶评很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没有哪一个皇帝希望自己的后代出一个武则天,稍有不慎就可能颠覆江山。因此后世皇帝不允许对武则天有好评!

却说李迥秀出身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担任刺史。李迥秀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喜欢吟诗,不辞斗酒,号称当代的第一风雅人物。

武则天当时宠爱张易之。张易之的父亲死得早,母亲阿臧多年守寡。不甘寂寞的阿臧看上了年轻俊秀的凤阁侍郎李迥秀,便想与之成亲。于是武则天召他到宫中,说要把阿藏嫁给他。李迥秀心中非常苦恼,因为他早有妻妾,但他怕不同意会犯违敕之罪,加上张易之权力威逼,不得已接受了这项敕命。

可是成亲当夜,阿臧满脸的皱纹和满头的白发,还是远远超出了李迥秀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几近疯狂,却又无力反抗,只能日日买醉唤之不醒。张易之非常不满,便将李迥秀贬到衡州担任刺史。

神龙政变后,张易之被杀,李迥秀也被株连,由衡州刺史贬为衡州长史。

窦怀贞又名窦从一,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祖父身居太守,他的父亲更是官至唐朝左丞相,所以窦怀贞是唐朝名副其实的高官子弟。而且他是当时的青年才俊,不喜欢铺张,做官时心系一方百姓,素有廉洁干练之称。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觉得天下太平,于是整天和妃嫔、大臣吃喝玩乐。有次喝得开心的时候,中宗见御史大夫窦从一坐在一旁,便笑问道:“听说爱卿丧偶好几年了,今天晚上朕为爱卿赐个佳人拜堂成亲好么?”窦从一以为想中宗肯定会赐给自己一个如花似玉的佳人,急忙离座拜谢。

中宗随即命令左右入内礼迎,不消半刻就看到两个宫女拥出一位新娘出来。只见她身著嫁衣头戴花钗走到座前。中宗命令窦从一跟她交拜,接着宫女揭去面巾。中宗却先大笑起来,侍臣也跟着哄堂大笑。原来这位新娘不是美人,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满脸的皱纹。她是韦氏幼时乳母,跟着皇后入宫。中宗让她嫁给窦从一,窦从一变喜为惊。这是一件极其荒谬的事情,因为皇后乳母年近花甲,而窦从一才过了3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窦从一是当朝宰相,皇后乳母只是一个贱婢,两人年龄相差悬殊,身份更不般配,所以唐中宗这次赐婚,纯粹是看宰相的笑话。

窦从一非常懊恼,不过她是皇后乳母,又是皇上赐婚,只好将错就错模糊过去。当下中宗封老乳母为莒国夫人,呼令左右备车,送新郎新娘回府。

安乐公主是中宗之女,韦皇后所生,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唐中宗即位55天的时候,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在赴任途中,韦氏生下安乐公主,当时境遇窘迫,就匆忙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李裹儿。

李裹儿十几岁的时候,长得特别漂亮,可以说是倾国倾城,又受到李显的宠爱。所以想要娶她的人很多,当然这些人都是冲着她的容貌和地位来的,假如能把李裹儿娶回家,就可以少奋斗很多年了!

追她的男人里面有一个是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当时武家已经没落,武三思就让儿子亲近李裹儿,李裹儿当时只有十四岁,却怀上了武崇训的孩子,最后也就嫁给了他。

安乐公主让负责皇家服饰的尚方局给她做两条裙子。这两条裙子是用百种鸟雀的羽毛做成的,正看是一种颜色,侧看是一种颜色,在阳光下看是一种颜色,在暗中看又是一种颜色。一百种鸟雀的形象同时在裙中显现出来。这两条裙子,其中一条给了韦皇后,价值百万。

安乐公主府中有两个少年官儿,一个姓杨名均,一个姓马名秦客。杨均善于烹调食品,马秦客深通医术。二人都生得美貌,为安乐公主所宠爱。安乐公主是个孝女,将两人又推荐给妈妈韦后,两人极受宠爱。杨均得升为光禄少卿,马秦客亦升为散骑常侍。

因为李显曾经对韦氏立过重誓:“有朝一日我若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李显重登皇帝宝座以后。自然不会忘记过去的许诺。韦皇后也不客气,她不仅很快掌握了朝廷大权,还给李显送了许多“绿帽子”。她除了女儿送给她的两个面首外,还经常与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鬼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显对此毫不介意。有次武三思跟韦氏在床上打情骂俏玩赌博游戏,李显竟然在旁边帮他们数钱!不一会儿安乐公主进来,四个人越发快乐尽兴!

武三思公报私仇残害忠臣,对那些忠于唐朝,拥护李显的大臣们痛下杀手,作为拥护李显上位的五位大臣,有三位被武三思虐杀致死,两位被流放边疆,抑郁而终。这一切李显都看在眼里,可是却没有阻止。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些大臣应该很后悔扶李显上位。

李显称帝后在政绩上也是表现平平,甚至可以用碌碌无为来形容,令那些拥护他的大臣和百姓非常失望,历史学家对李显的评价非常低,称它昏庸无道,碌碌无为,又受制于妇人和奸臣,使唐朝又一次面临危机,皇权差一点再度易手于妇人。

中宗的儿子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私下里议论张氏兄弟,结果被武则天处死,中宗便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

因为李重俊不是韦皇后亲生,韦皇后对他十分厌恶。安乐公主要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胁,他对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三思等人忿恨不已。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等人发动兵变。

李重俊率兵冲入武三思的府邸,武三思正与一班娇妻美妾团坐叙欢,武崇训也在旁陪宴,只有安乐公主入宫未归。武三思猛听得外面人声马嘶,急忙呼吏役出门探视。不防羽林兵一拥而入,见一个,杀一个,武三思父子无从逃脱,被李多祚等人次第拿下,李重俊自拔佩剑剁死两人。接着命令军士搜杀全家,无论男女老少一一概砍死。太子命李千里父子分兵守城,自己与李多祚等人直指宫禁。

中宗与韦氏、婉儿,及安乐公主等夜宴才罢,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踉跄进来报称太子谋反,现在已经领兵进入肃章门了。中宗不觉发颤道:“这……这还了得!”还是婉儿有些主见说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刘将军所掌何事,乃听叛兵犯阙么?”刘景仁碰了一个钉子,连话儿都答不出来。安乐公主接口说道:“你快去调兵守住玄武门,再报知兵部宗楚客等速来保护!”刘景仁一听飞步趋出。婉儿又献议道:“玄武门楼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等赶快登楼,一来可暂避凶锋,二来可俯宣急诏。”于是相偕上楼。适遇刘景仁带兵百骑转来保驾,中宗即令他屯兵楼下。这时李多祚也到了玄武楼下,哗声不绝。中宗据楼俯视道:“朕待卿不薄,何故谋反?”李多祚道:“臣等奉太子命令诛杀武三思父子,但宫闱尚未肃清,上官婉儿勾引武三思入宫,乃是第一个罪犯,请陛下将她交出,由臣等自行处置。”中宗回顾婉儿,但见婉儿两颊发赤向前跪下道:“臣妾并无勾引武三思情事,望陛下洞鉴,妾死不足惜,但恐叛臣先索婉儿,次索皇后,再次要及陛下!”好一个激将法。中宗道:“朕在宫中,岂能不知?卿且起来,商量讨逆方法。”婉儿方才起立。杨思勖在旁说道:“李多祚挟持太子称兵犯阙,这等叛贼人人得诛。臣虽不才,愿率禁兵出门击贼。”中宗一听便道:“卿愿效力,尚有何言?但此去务须小心!”杨思勖领谕当即下楼,驰至太极殿内传谕宗楚客等。宗楚客即拨兵千人归他带领,杨思勖立即披甲上马领兵出来。

李多祚手下不过二三百人,见到杨思勖后纷纷倒退。这时中宗趴在玄武门楼上对他们喊道:“叛军听着!你们都是我的卫士,为何要听从李多祚作乱?若能反正共诛多祚,朕当特别加赏,让你等长保富贵。”羽林兵听到此谕,索性倒戈杀死李多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