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34小说>玄幻奇幻>是中医,不是神棍> 是中医,不是神棍 第14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是中医,不是神棍 第145节(1 / 2)

郭老神色不明地反问她:“这么说,你觉得我所擅长的温病派也是分支?”

季常明:……

石敬业纳闷地看向罗裳,心想她说得这么直白,这位郭老不会是有意见了吧?

季常明也不太了解郭老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知道并不是任何有本事的前辈都有足够宽广的胸襟。

但罗裳说的话他也挺认同的,就算换成是他,他也不打算在这时候故意扯谎来迎合郭老。

说白了,郭老虽然是老前辈,在业界有一定的声望,还有一些头衔。但郭老又不在青州,管天管地应该管不到他们青州的大夫,所以季常明不太担心罗裳说的话会得罪到这个人。

这时罗裳竟然又坦诚地点了下头,说:“我是这么认为的,其实仲景书中有关于温病的内容,以治冬温为例,针对辛温解表的方向,常用的麻黄汤、葛根汤、荆防败毒散、还有小柴胡都是经方中记载的方剂。”

“其他各季温病所用方剂也有很多伤寒药方的影子。温病学只是将仲景书中关于温病的部分扩展了,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治病的一些思路还是要以伤寒的理论为纲的。”

听她这么说,郭老本来看着严肃的神情竟出现几分笑容,他回头笑呵呵地跟他侄子说:“郭维,这回有人跟你想到一块去了。只不过人家姑娘比你敢说,你小子就敢私下里唠叨,不敢跟我直说。”

其实他还想跟罗裳再多聊一会儿,但现在时机不合适,石家人还在旁边陪着呢。郭老就道:“小罗,你讲得有道理,不瞒你说,我能擅长温病的治疗,这跟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那年头少有人打疫苗,经常出现麻疹或者乙脑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会死不少人,尤其是小孩啊。我这些本事主要就是那些年练出来的。”

“不过现在社会环境变了,疫苗基本普及,麻疹几乎绝迹,得乙脑的人也很少了。我现在也在潜心研究经方,有机会咱们多交流交流。”

罗裳忙说:“郭老言重了,我刚才一时忘形,说多了点。您看看这方子,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石家人虽不懂医术,但他们在旁边也听得挺入神,这些东西都是从专家嘴里说出来的,他们当成轶事听其实也不错。

罗裳和郭老在交流时还都挺用心的,谁也没有敷衍对方,他们这些旁观者的脸上也没有不耐烦的神色。

郭老不再问其他的,转过身跟季常明说:“这个方子我看是没问题的,跟现在一些医生开方的路数有所区别,挺好的,剂量也不用改。先这么用吧。”

“不过有个前提,拿药要注意一下,近两年做买卖的人多了,心思也多了。”

说到这里时,郭老竟吐了口气,看着似乎心里不太舒服。

罗裳和季常明对视一眼,季常明这才问道:“郭老,药材方面确实要注意,不过长荣医院和四院的药材是没问题的。我们市其他医院的药材最近都查了一遍,出问题的可能性也不大。”

“还不放心的话,去罗大夫诊所拿药,也是可以的。她有自己的进药渠道,药材基地也要建起来了,像现在容易出问题的附子,川贝还有虫草这些,她那里的都可用。”

最近几个月,因为药材的问题,青州市发生了不少事,感慨于罗裳的魄力和自己当老板的自由,季常明就多说了几句。

郭老侄子和石家人都在旁边,他们也是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女大夫竟在不为人知的时候,做了这么多事。

郭老惊讶地看向罗裳,也是完全没想到罗裳连药材基地都要建起来了。

“你真的跟崔家建了药材基地?都种什么了?”

郭老交代石家人拿着方子抓紧时间去抓药,他这边也没有着急离开,又打听起了罗裳的事。

石敬业母亲也微笑着问道:“罗大夫,你还建了药材基地?在哪儿啊?”

罗裳笑着说:“我现在资金有限,就只建了一个基地,就在川省,还是跟崔家合伙建的。”

“建这个基地的原因跟郭老您刚才说的一样,也是因为现在部分药材质量开始陆续出现问题,会影响到药效。所以说,我这么做也是不得己而为之的一件事。”

“我主要是不想让自己变得过于被动,不愿意被人掐着脖子走。”

“幸亏有韩沉帮我找到了可靠的帮手,光靠我自己,分身乏术,这个基地是建不起来的。”

韩沉原本在默默地听着,从进来后他就是个旁听者,偶尔会魂游天外想自己的事,但轮到罗裳说话时他还是会用心听的。

乍听到这里,室内好几个人都冲着他笑了起来,石敬业更是笑得嚣张。

罗裳只当没看见,又道:“那个基地占地有一千亩吧,目前主要种植的是川省特产的十几种药材,都是价值较高的常用药。”

“地块视环境要求的不同,是分开的,不在同一个地方,有平地有林地,有阳面也有背阴面。”

“至于附子,我们是专门联系了江油的农户按合同规定种植,因为会建冷库保存暂时来不及加工的附子,就不用担心附子泡药水从而失效了。”

郭老在旁边听得连连点头,越是值钱的药材越容易出现假冒伪劣的货,因为获利空间大,所以罗裳的选择是对的,他笑着说:“好,好,真没想到,你们走得这么远,这已经把不少医院甩到后头了。”

说到这里,他不禁叹了口气,跟季常明和罗裳说:“不瞒你们说,我这次来汇川,就是应相关部门邀请,对你们省一些生产中药饮片、丸剂和片剂的药厂产品进行鉴定。”

“这几年各地不是都招商引资呢嘛,各省也都建了药厂。但这种厂子,技术性太强,又是个考验良心的行当,可不是谁都能赚这个钱的,只能说良莠不齐吧。”

“目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还有群众举报,说是有些药厂用劣质药品生产成药,就算用的是不错的药材,也有一部分厂家会把提炼过的药渣卖给药材批发商,让那些没用的东西重新流入市场的。同类事件频发,所以才有这次鉴定行动,请的人也不只我一个。”

说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说实话,这可是个得罪人的活啊。”

作为一个混了几十年社会的老年人,郭老在很多年前就学会了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份心的行为准责,以避免自己说出去的话在某个时候成为别人刺向自己的武器。

但这次他跟罗裳见面,聊得时间虽不长却很投机。这个年轻姑娘太用心了,她对于这一行的认真和用心让郭老内心触动,刹那间他觉得这人真的很好,你会希望她万事顺利,将诊所发扬光大,甚至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

所以他难得地放松了平时对人的戒备,竟主动地爆出了这次来汇川的目的。

石敬业母亲听了,惊讶中便现出几分愤慨,不满地道:“现在有些人真是什么钱都赚。”

罗裳在旁边没说话,但她自然而然便想到了兴源药厂。如果郭老他们会对全省药厂都进行核查的话,兴源药厂应该也不会例外吧?

现在还在石家,她不好在这里提到邹兴源的事。她打算等等,等时机合适,并且有需要时,再联系郭老,向他打听打听兴源药厂鉴定的结果。

至于她自己,虽然认药水平很高,但她资历尚浅,别说在全国,就是在全省范围内也没受到认可。正常情况下,她是不会被邀请到这种检查组的。

半个小时后,石家派出去拿药的人回来了。在罗裳针灸后不久,石老的状况就稳定下来,所以药材到了,罗裳和郭老等人检查了一下,确认没问题,又下了医嘱,这才先后离开石家。

石敬业先送走了郭老和他侄子,再送韩沉和罗裳等人出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