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一战获胜,就具备了重创帕提亚帝国的机会,只要不是傻子,自然不可能放弃这样的机会。
而以这样的目的为前提,司马懿自然很清楚,罗马帝国的后备精锐肯定会下场,在对方认为必然能够解决战争的时间内下场。
“天黑前的一个时辰?”同样明白司马懿话语言语当中含义的徐庶,看了一下天空,随后说出一个时间。
以目前战场局势的双方力量来判断,在这个时辰内倾注所有力量的罗马帝国,足以击败目前他们所持有的力量,而只要能够击败他们,不管他们选择如何撤退,对于罗马帝国来说,都能够达成对应的战略目标。
夜色或许能够掩护军队进行撤退,但是对于已经胜利,可以选择追击的军队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影响,甚至很有可能因为夜色的视线干扰,可以造成更多的杀伤和追击效果。
“所以在罗马投入精锐部队下场的时候,就是我军全力爆发改写战场僵局之时,到时候就麻烦元直给我提供破绽了,不管怎么说,五个方向的僵持之局,必须要有一路取得绝对的优势,就算是田忌赛马也好,至少也要搏一丝可能性。”没有反对徐庶的猜想,司马懿直接说出了后续的执行方向。
“是!”面对这样的命令,徐庶当场应了下来,随后抬头看着天空那流萤的精神力,以及随着精神力逐渐蔓延的云气,便不再研究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战场之上,去读取战场之上出现的破绽,然后告诉给司马懿,让司马懿在指挥的过程当中更从容一些,让当前的僵局能持续的更久一些。
毕竟对于此时的司马懿来说,不管怎么看都算不上是轻松,一边要套用汉帝国的军令指挥体系指挥汉帝国军队,同时也要用这帕提亚军队的指挥体系指挥帕提亚军队,甚至还要调用自身的精神力去梳理云气,为之后的爆发做准备。
这种一心三用,并且长时间的一心三用,对于司马懿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考验,甚至是一种折磨。
哪怕现在的战场处于僵局,有着一线将领的优秀发挥,实际计算的频率并不高,也让司马懿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但这压力还没有达到极致,真正沉重的压力还在后面。
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处于中军的丹阳部队,也没有了一开始的从容,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流逝而恢复状态的马其顿军团,也逐渐依靠手中四米长枪,重新恢复了有组织的进攻和距离压制,形成强大的正面压制效果。
而本应是马其顿军团比较薄弱的侧翼,则在第六和第十二的帮助下,没有露出任何破绽,使得正面战场的恐怖攻击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而第六和第十二在侧翼所形成的压制效果,也进一步牵涉了丹阳军团的力量,扩大了丹阳的接战面积,使丹阳军团内部力量的协调和分配出现了下降,一线士兵的力量也下降了不少。
就是这种一加一减之间的变化,导致中军出现了比较颓势。
惟一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第四军团的西徐亚弓箭手军团,还没能从弓箭的压制当中恢复过来,无法形成强而有效的远距离压制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