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1 / 1)

难道还不够祸害的吗?六国人听到他的名字都咬牙。 可这老头也曾亲自教过他和兄长念书,夸他长得好看,哄他说他风姿像极了阿兄,他俩生辰时,也会下令特地允许他和兄长,违背宫禁出宫。 他会为他搞来许多的羊毛。会在知道兄长和他融了铁宫灯后,又担心他俩在宫中黑漆漆地,没灯会跌倒,赐下了许多宫灯。 甚至他曾顶撞他,也不生气,还和吕不韦说他家小子皆生而有慧。 他曾想过让这老头死翘翘,可是这只是玩笑话。他从没有想过这老头会死。 毕竟他知道这老头多疼他阿兄,他阿兄说不喜欢和赵姬住在一起,他便让他们住在了梁山宫。他阿兄刚来秦,他就迫不及待的带着阿兄出去,逢人便道此是他嫡长子,小时在赵国受了苦,而今才回来。他教阿兄如果辨别人情绪,教他如何当王,教他处理国事,给他太子应有的体面与尊荣。 虽然说一步步皆有阴谋驱使,可改不了为父的一片慈心。 可现在他和兄长的阿父去世了,自此以后,他们再也没有阿父了。 当他和兄长目送着阿父的棺椁下葬时,他知道他们的少年时光便结束了,从此以后,只能向前走得头破血流,不能回头寻找庇佑了,因为再也没人庇佑他们了。 我与兄长的少年时在埋葬父亲时,戛然而止。 我依稀记得周围人的哭声和那一日的陵边的虫鸣,阿兄的黯淡眼睛,和我当时的无措。 我可能至今仍不明白,我的父亲是六国人眼中的大祸害,为什么突然死了。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庄襄王薨,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③ 他接起了父亲的秦王剑 ,戴起了秦王冠,成了秦国各方角逐中的那个最没有地位的□□。 秦王政年少,本应由王太后赵姬执政,掌管他现在无力掌控的属于秦王的势力。 可赵姬放弃了,她所拥有的势力几乎是全方面倒向了吕不韦,父亲留下的人也纷纷反水,成了吕不韦的人。 更甚者,赵姬向阿政提出了尊吕不韦为仲父,让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的想法。 异人尸骨未寒,他为阿政构想的三方制衡局面便被赵姬一拳打破,现在成了吕不韦一家独大的局面。吕不韦一时风头无两,炙手可热。 赵姬来章台宫劝说着阿政,告诉他自己的无奈,张口就是让阿政答应这个几乎是将秦王面子扯下来,将自己与吕不韦彻底绑在一起的建议。 王之仲弟曰仲父,位仅次于亲父,吕不韦怎么敢的? 阿政气得发抖,但最终迫于年少,无人追随,答应了这个对秦王来说算是屈辱的条件,送了风头正盛的吕不韦又一份位极人臣的尊贵。 琇莹气得想抽死赵姬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又恨吕不韦那个狡滑的老东西恨得牙痒痒。 可怎么办呢?他们连看什么书都不能决定,以前的书被赵姬命人收走了,换成了吕不韦想要他们看的书,多是一些乐理和诗经,还有一些史书。大概唯一可以让阿政多看的便是《吕氏春秋》。 若要取之,必先予之。阿政在心里想着。 这个局面己经脱离了控制,王年幼,年幼不可理国事。 这个王是羸弱的,他不值得人追随。 阿政劝住了暴燥的琇莹,与他每日只是闭门读书,不再出秦王宫。 原来做太子的锋芒尽数敛起,少年人成了深宫的囚鸟,吕不韦手中最尊贵的傀儡。 刚展锋的长剑还没让所有人叹服,便被迫着藏起刚起的锋芒。 予他 琇莹原本抱怨的读书生活彻底结束了, 他再也不用早起读书了,因为他们现在几乎相当于被吕不韦软禁在了章台宫。 他们所说所行皆在赵姬的眼目之下,这与在吕不韦眼中根本无异。 这无疑令吕不韦他狂喜啊, 在异人死后,他仿佛成了秦国的新王。 他挥手便可令万人低首,这让他如何不迷恋? 所以他牢牢揽着曾属于秦王的权柄, 不肯放手。 他无视阿政的早慧, 如防洪水猛兽防着这个少年秦王, 将他囚在了章台宫。 甚至为了掩饰自己对秦王天生的恐惧和永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 他开始强迫阿政读《吕氏春秋》,给他单独上课,迫切的想要他去认可自己的想法以减轻自己的不安。 他暗示着阿政, 你认可我的想法, 我当王和你当王又有什么区别呢。 阿政沉默着在他的教导下,学完了整本《吕氏春秋》, 当然他的书时不时就要更换一下,因为吕不韦的门客们在不断的修改着这本可以让吕不韦名声更上一层楼的书。 这本书已经不是杂乱无章了,阿政竟在其中悟到了几分自己以往没想到的为君之道。 王者之治,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① 凡人之性,人因利而立王, 予众生利, 予众生生,我自为王。② 琇莹也颇爱此书, 他自行抄录了一份, 对其中他不感兴趣的"专项税", 以及经济安民治理方面尤其着迷。 甚至偶尔还会念叨着,“是月也…以桑为均, 贵贱少长奶一,以给郊庙之祭服。〞③ 阿政承认吕不韦是他的老师,他教会了他太多。 他让他在最得意骄狂时,突遭磨砺,让他可以再次清醒自己的弱势和并去思考未来的道路。 他成为秦王的第一课,是为国退让。 他而今总是沉默亦或附合,甚至早些时日,与吕不韦上课时附合了他的想法,并道,"仲父所想,政已知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