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呀!
几人脚步生风地跟着池远舟走,很快到了东边紧挨着展馆的一大片空地。
这边儿墙才起了三尺多高,堆放了许多的砖石木料,木匠、泥瓦匠正在墙里墙外地忙着,只看墙壁就能看得出来这儿面积还是挺大的。
池远舟给沈青越介绍哪儿他打算放什么货,哪儿已经租出去了,哪儿不打算租,“到时候两边的大门都能打开,西门走码头,东头我准备自己搭个小码头,专门出货用。”
沈青越:“才盖上就租出去了?”
池远舟嘿嘿一笑。
人多,附近还有好多正在盖房子的,他没好意思说。
起初各家是不太看好这展馆的。
县令虽然有解释,但他们全以为只是开个更大的铺子,招揽过路的客船、货船过来停靠休息,顺便像码头已经有的各种店铺一样卖卖宝峰的东西,压根儿没往走货的事儿上想。
开始募资的时候,县里好些人老大的不愿意。
要不是他们县令作风比较硬派,磨合了几年县里这些大户多少熟悉他认真了就一定要干成的脾气,募资都没这么快。
他爹当初的态度就是怎么又要钱?
算了,给他给他,账房算算万一亏了亏的多不多,不多就给,赶紧给,省得惹恼了县令被叫去喝冷茶看冷脸。
至于仓库,除了他从沈青越那儿取经想盖,一共没几个想到的。
李家倒是想了,不过他家本来在码头就有个不小的客栈,只往自己客栈后面扩一扩够自己用就行。
至于别家,想的全是要什么从县城的仓库送过来不就成了?
一直都是这样的,城里还安全。
直到前些天县令亲自去了趟梨台镇,说服那些作坊到码头来卖瓷器。
梨台镇在宝峰东边,离宝峰比到邻县县城还远呢,虽然宝峰大多人用的是梨台烧的瓷器,对那儿却并不熟悉。
据说前朝的时候梨台镇本来就是隔壁县的,到了本朝才改到宝峰来,人家自己其实更认可那边。
梨台也很少用宝峰的码头。
远。
他们更习惯通过乡道走陆路卖。
这回还是县令召集梨台的几个大户和作坊,一个一个邀请他们到码头展卖,还要求沿途各村镇给予方便,派了官差引路,才把人都引到码头来。
怕没人捧场,县衙也派了人到各镇通知到码头来买瓷器。
起初还有人在看乐子,觉得梨台人就是给县令几分面子才不得不来应付一下,过不了几天这事儿就没后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