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啊!
两匹马拉的,有车夫, 有棚,那种看上去好贵的马车!
人从车上下来,身上竟然还有香味儿!
他们木愣愣地回答:“是,是姜家村,有青竹书院,赵先生就在山上书院。”
“多谢!”浑身飘香味儿的年轻人就那么进村了。
众:“……”
他们看着人家干干净净的布鞋, 再看看路上的尘土。
还是赶紧收拾吧,走一段儿弄两脚土怪不好意思的。
头一个来的就这么在全村震撼中进村了。
晒粮食的村民给他们引路,马车是上不了山的,好心的村民让他们把车停到山道下面, 还给他家马抱了两捆草过来。
他家书童替少爷背着小包包袱,陪着上山了。
好奇的村民给马夫端了水, 问:“这是谁家的少爷啊?”
马夫:“是县城李家小少爷。”
“哦。”茫然的村民们不知道是哪个李家, 只感叹着:“县城的读书人都是这么读书的吗?”
好大的排场啊!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也不是谁都这样的。
下午又陆续来了两个, 对比头一个浑身飘香味儿的李少爷那是朴素多了。
至少人家身上没熏香。
到的最晚的年轻人看上去就二十来岁, 自己骑着马, 瞧见村里停的马车不知该怎么办了。
和车夫闲聊的老头瞧见了给他指路:“往山上去, 瞧见那两座高房子了吗, 就那儿!”
书生一瞧, 不远了, 下马来问道:“马是停到这儿吗?”
老头:“行, 你拴这儿吧,我给你看着。”
书生抱拳行礼,找了根树枝把牵马绳挂上去了。
老头也给他的马抱了点儿草。
晚上下山来, 头两个坐车的都走了,不知是去镇上还是回县城了,最后一个年轻人瞧见老头还在那儿守着马,要给钱。
老头:“不用不用,坐这儿歇一会儿的事,天色不早了,你赶紧回家吧。”
书生:“我家挺远的,到家都要后半夜了。”
老头:“哎哟,那是挺远,要不然你上山阳镇找个地方住吧,镇上有旅舍,你就沿着路往东走,一直顺着路直走。”
书生:“大伯,你家能借宿吗?”
指路中的老头:“啊?”
书生:“我能上你家借住吗?明天我还想上山去请教赵先生,赵先生说可以在村中找人家借住……”
老头懵了懵。
里正是提过一嘴兴许有人会在村里借宿,他还想着那跟他有啥关系,哪次村里来人不是到里正家住,咋还要到他们家了呢?
但人家都问到他这儿了,“也,也行……”
老头懵逼地把年轻书生和马都领回家了。
他们家正做晚饭呢,瞧见个白白净净的书生都发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