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酱两边都是筐子,左边是肉、鱼之类,右边是馒头包子和零碎的东西,跑得一颠儿一颠儿的。
沈青越早就在等他了。
下午他自己煮了面条, 面煮软了,有点儿烂, 不过人生头一次, 值得庆贺, 他还特意拍了照片做留念。
配面一起煮的菜和肉都还装在盘子里, 姜竹一到家, 沈青越就可以给他煮了, “冷吗?饿吗?我给你煮面吃?”
“嗯!”姜竹脱了外衣到院子外抖抖, 在草市钻了一天, 这件得洗洗才能进屋。
外面下雪, 他拿了个水盆儿把衣服放进去, 去洗漱间换好了鞋袜洗漱完, 沈青越已经站在离锅三尺远的地方,投壶似的往拿着筷子在锅里扒拉面。
然后端着盘子,趁其不备, 往里面扔肉干和白菜叶。
姜竹没忍住,当即就笑出声来。
沈青越:“我跟你说,就你那厨艺,和我半斤八两,也就煮个粥还能喝,咱们俩谁也不配笑话谁。”
不可否认,沈青越煮的面味道确实还行。
虽然面软了点儿,肉干硬了点儿,菜也软了点儿,但味道很不错。
淋一点儿酱,拌一拌,搅一搅,还挺好吃的。
姜竹从篮子里掏出两个埋在中间,这会儿还不凉的包子就着面,吃了满满一大碗。
边吃边跟沈青越说他都买了什么,草市上有什么好玩的。
沈青越也拿了个包子靠在锅边烤,等面皮烤焦了,包子也热透了,拿起来拍一拍烤过火的黑灰,咬一口,外酥里嫩,热气腾腾的。
姜竹买的小零碎摆了一地,鱼缸也被垫在馒头篮子下面让酱酱拖上来了,沈青越蹲在地上欣赏姜竹买的餐具,“小姜师傅,我发现你审美进步还是挺明显的。”
放半年前,他绝对不会为了好看花钱。
姜竹大口吃面。
不,他只是觉得沈青越可能喜欢。
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最大的价值就是讨他喜欢。
年前姜竹姑姑回娘家送东西,叫姜竹下去吃了顿饭,这回沈青越没去,遗憾错过了母女俩对吵大战。
起因也很简单。
姜竹二伯想留孙子在村里念书,外加他年纪也大了,动了再干一年,把茶园的摊子接手给二侄子和两个儿子的心思,等他们三个能在茶园干好了,他就回村住。
正好,他家老房子也旧了,想开春后推翻了翻盖翻盖,在外面辛苦了这么多年,他们也攒了些积蓄,算是荣归故里。
他们都要回来了,姜大山顺嘴邀请老太太过完年就别去茶园了,就在村里跟他们住吧,家里孩子也都大了,没小孩哭闹吵人,明年家俊也成亲了。
老太太有点儿拿不定主意,姜竹姑姑来,也劝她留村里。这样她还能隔三岔五地回来看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