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天刚蒙蒙亮。兰溪县衙后堂,知县吴有道正对着一碗稀粥、两碟咸菜发愁。他年约四旬,面团团似富家翁,此刻却愁眉苦脸,如同嚼蜡。昨夜那京师来的锦衣卫档头虽未明言,但那句“陛下近日梦兆不佳,尤厌‘燕’字旁落”的提点,如同钢针扎在他屁股上,让他坐卧难安。这穆耘的“栖燕堂”案子,分明是个烫手山芋,王癞子赵油儿那点龌龊心思他门儿清,可如今锦衣卫盯着,一个处理不好,丢官都是轻的!
“唉,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收王癞子那几两腌臜银子……”吴知县唉声叹气,只觉得咸菜都透着一股铜臭霉味。
就在这时,堂外传来师爷惊慌的声音:“老爷!老爷!不好了!那…那穆耘在牢里…疯了!”
“疯了?”吴知县一愣,粥碗差点打翻,“昨日还好好的,怎就疯了?”
“不是一般的疯!”师爷连滚带爬进来,帽子都歪了,“他…他口吐白沫,浑身抽搐,非说自家黑猫成了精,昨夜穿墙入牢,在墙上写字告诉他证物是假的,藏在灶膛灰下!还说他女儿有危险!嚷嚷着要见您申冤!”
“黑猫?写字?灶膛灰?”吴知县听得一头雾水,继而勃然大怒,“荒谬!定是这老儿装疯卖傻,意图脱罪!王癞子赵油儿呢?不是让他们看好证物吗?”
“王…王癞子他…”师爷脸色更古怪了,“他今早起来,发现自个儿睡在猪圈里,怀里还抱着母猪,浑身沾满泔水!现在正哭着满街找那偷他裤衩的贼呢!”
“什么?!”吴知县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那赵油儿呢?”
“赵书办…他…他更邪门!”师爷压低了声音,仿佛怕人听见,“他一早去查抄那证物,刚把手伸进灶膛灰里,就…就突然学起了猫叫!还是那种叫春的腔调!抱着柱子蹭个不停,拉都拉不开!现在还在刑房那边‘喵呜喵呜’呢,好几个弟兄都没按住!”
吴知县手里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嘴巴张得能塞进鸡蛋。这都什么跟什么?一个说猫写字,一个睡猪圈,一个学猫叫?这穆家案子还没审,衙门上下先中了邪不成?
他猛地想起昨夜锦衣卫档头那高深莫测的眼神,还有那句“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因”,顿时一个激灵。难道…真有古怪?
“快!快去请张道士!不…去请白云观的李道长!让他来看看是不是冲撞了哪路邪神!”吴知县慌慌张张地吩咐,只觉得后脖颈凉飕飕的。
而此时,赵清真正在客栈大堂,就着一壶粗茶,慢条斯理地吃着素包。邻桌几个衙役正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早上县衙的“奇闻异事”,听得众人啧啧称奇,哈哈大笑。
赵清真嘴角微扬,轻轻摇头。那黑猫妖倒是会故弄玄虚,昨夜受惊遁走,今日便弄出这些啼笑皆非的乱子,既是报复,也是搅混水,更想借此加剧县衙众人的恐惧怨气,供其吸食。那王癞子身上的猪圈味儿,赵油儿那学猫叫的丑态,怕是都中了猫妖的幻术所致。至于穆太公所见,半真半假,猫妖借机传递信息,既要救那与它气息相连的穆婉青(以免失去一个优质的“炉鼎”),也是想引穆太公更深的怨念。
“妖物狡黠,人心更迷啊。”赵清真呷了口茶。他知道,那关键的“证物”必然还在穆家灶膛,这是扳倒诬告、救出穆太公的关键。但如今穆家被封,锦衣卫暗中窥视,直接去取,打草惊蛇。
正思忖间,忽见那王癞子失魂落魄地从街角拐来,浑身臭气熏天,只胡乱套了件不知从哪捡来的破衣服,哭丧着脸,嘴里念叨着:“哪个天杀的偷我裤衩…还把我扔猪圈…定是穆家那老鬼作法害我!”
赵清真心中一动,有了计较。他起身,拦在王癞子面前,袖口一摆,仙风道骨(假装)地说道:“无量天尊!这位施主,贫道观你印堂发黑,周身秽气缠绕,恐有血光之灾啊!”
王癞子正一肚子邪火没处发,见是个穷道士,没好气地骂道:“滚开!臭牛鼻子!爷倒霉着呢,没空听你胡说八道!”
赵清真也不恼,微微一笑,压低声音道:“施主昨夜是否梦魇缠身?是否感觉有毛茸之物近身?今晨是否身陷污秽之地?”
王癞子浑身一僵,瞪大眼睛:“你…你怎么知道?”
“贫道不仅知道,还知那害你之物,并非人力,而是妖邪!”赵清真神色一肃,“此妖与穆家渊源极深,你诬告穆公,它岂能容你?今日只是小惩,今夜子时,恐有索命之厄!”
王癞子本就迷信,加上早上诡异经历,顿时信了七八分,脸色惨白,腿肚子直哆嗦:“道…道长救我!救我啊!”
“救你不难,”赵清真捋须道,“只需找到那妖物依附之物,将其破去即可。此物…嗯…应藏在极热极燥之处,与火相关…”
“灶膛!定是灶膛!”王癞子脱口而出,说完又赶紧捂住嘴,眼珠乱转。
赵清真心中暗笑,面上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灶君属火,克那阴妖!想必那妖物将什么害人的东西藏于灶膛,借灶火掩盖其气息,反而害了施主你!速去取来,贫道也好作法破之!”
王癞子此刻只想着保命,哪还顾得上别的,连连点头:“我这就去!这就去!道长您千万等我!”说罢,也顾不上浑身恶臭,一溜烟就往穆家方向跑——他自有办法溜进被封的穆家。
赵清真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微微一笑。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蠢人自有蠢人骗”。
不到半个时辰,王癞子果然鬼鬼祟祟地回来了,怀里揣着一个用破布包裹的方块物事,神色慌张。“道…道长!拿到了!就…就在灶膛灰里藏着!”